词语繁体:鱗皮冷杉
词语读音:lín pí lěng shān
首字拼音:Lin
词语拼音:lin pi leng shan
词语简拼:LPLS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鳞皮冷杉(学名:Abies squamata Mast.)为松科冷杉属乔木,高达40米;幼树树皮皮裂成不规则的薄鳞片脱落,露出红色的内皮,大树皮裂成方形块片固着于树干上;一年生枝褐色,二、三年生枝淡褐灰色;有树脂。叶条形,长1.5-3厘米,宽约2毫米。球果短圆柱形,熟时黑色;苞鳞露出,倒卵状楔形;种子长约5毫米,种翅几与种子等长。为中国特有树种,产于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及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及青海南部与西藏东南部的高山上部。在海拔3500-4000米,气候干冷,年降水量约700毫米,土壤为棕色灰化土地带,组成大面积纯林,或与川西云杉、红杉等组成 混交林。木材耐腐力较强,可供建筑、家具及木纤维原...
【鳞的意思】:鳞(鱗) lín(ㄌ一ㄣˊ) (一)、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鳞 详情>
【皮的意思】:皮 pí(ㄆ一ˊ) (一)、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二)、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三)、包 详情>
【冷的意思】:冷 lěng(ㄌㄥˇ) (一)、温度低,与“热”相对:冷天。冷藏。冷冻。冷涩。冷飕飕。(二)、寂静, 详情>
【杉的意思】:杉 shān(ㄕㄢ) (一)、常绿乔木,树干很高很直。木材白色,质轻,有香味,可供建筑和制器具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