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白背兀鷲
词语读音:bái bèi wū jiù
首字拼音:Bai
词语拼音:bai bei wu jiu
词语简拼:BBWJ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拟兀鹫(学名:Gyps bengalensis):是中型兀鹫的一种,为亚洲仅有,其爪不锋利,不能活捉猎物,头部和颈部全部裸露,这是它突出的特征。以动物尸体为食,通常生活在离人类居住区较近的地方。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和动物,在食物贫乏和饥饿的时候,也吃蛙、蜥蜴、鸟、小型哺乳动物和大的昆虫。主要以动物尸体为食分布于阿富汗、不丹、柬埔寨、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和中国云南。在中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概述图参考来源:)
【白的意思】:白 bái(ㄅㄞˊ) (一)、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二)、明亮:白昼。白日做梦。(三) 详情>
【背的意思】:背 bèi(ㄅㄟˋ) (一)、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二)、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 详情>
【兀的意思】:兀 wù(ㄨˋ) (一)、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二)、高高地突起: 详情>
【鹫的意思】:鹫(鷲) jiù(ㄐ一ㄡˋ) (一)、一种猛禽,毛色深褐,体大雄壮,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有羽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