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 [ wén gé ]
软体动物,壳略呈三角形,表面多为灰白色,有光泽,长5—10厘米,生活在沿海泥沙中,以硅藻为食物。通称蛤蜊。
下疳疮 [ xià gān chuāng ]
见「下疳」条。明、李梴《医学入门·丹溪方·治下疳疮》:「蛤粉、腊茶、苦参、青黛、密陀僧,右用河水洗疮净腊,猪脂调敷,…
流言风语 [ liú yán fēng yǔ ]
liú yán fēng yǔ 流言风语(流言風語) 犹言流言蜚语。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 蛤蟆滩 曾经…
虾米散 [ xiā mi sàn ]
别名:虾米散 组成:虾米1斤(去皮壳,用青盐酒炒干香熟为度),真蛤蚧1对,茴香4两,净川椒4两(同上制,不可过)。
象拔蚌 [ xiàng bá bàng ]
象拔蚌:标准中文名称是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是远东包括华人及日本人崇尚…
连江县 [ lián jiāng xiàn ]
县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北,闽江口北岸。农产以稻、甘薯、甘蔗、茶、橘为主,水产则以鰮鱼、海蜇、虾、蛤、牡蛎等最负盛名…
吐沙 [ tǔ shā ]
从市场上买来的甲壳类水产(如蟹,虾等)和双壳类水产(如蛤蜊,河蚌等)多多少少会带一些沙子,若直接食用会影响口感。
踞鼃食蛤 [ jù wā shí há ]
《淮南子·道应训》载,秦始皇 时博士 卢敖,游于北海,在 蒙穀山 上,见一人逃匿于碑阴,踞坐龟壳而食蛤蜊。卢敖 见后…
石麟 [ shí lín ]
(1).见“ 石麒麟 ”。(2).一种大蛤蟆。 明 屠本畯 《闽中海错疏》卷中:“石麟生高山深涧中,皮斑,肉白味美。…
宜兰县 [ yí lán xiàn ]
县名。位于东北部,花莲县之北,东濒太平洋。面积二千一百余平方公里。原为平埔族「蛤仔难」的居住地,嘉庆十五年(公元18…
金袄子 [ jīn ǎo zǐ ]
蛤蟆的一种。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金袄子》:“金袄子为蛙之别种,长寸许,足有吸盘,颇大。生山间清流中,鸣声清亮,…
蜜丁 [ mì dīng ]
即蚶子。俗称瓦垄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案《岭表録异》云:南人名空慈子。尚书 卢钧 以其壳似瓦…
好嗜 [ hǎo shì ]
嗜好。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魏徵嗜醋芹》:“魏徵 好嗜醋芹,每食之,欣然称快。”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月晦 [ yuè huì ]
谓月尽,多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吕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羣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羣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羣阴亏…
五毒肚兜 [ wǔ dú dù dōu ]
五毒兜肚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五毒是哪五毒,民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是指蛇、蝎、蜘…
蠄蚷 [ qín jù ]
粤语的说法。其实就是蟾蜍,俗称“癞蛤蟆”。它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
文豹 [ wén bào ]
豹子。因其皮有斑文,故称。《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南朝 梁 江淹《石劫赋》:“比文…
蟼蟇 [ jǐng má ]
蛤蟆。宋 傅肱《蟹谱·孝报》:“初,杭 俗嗜蟼蟇而鄙食蟹。时有农夫 田彦升 者……其母嗜蟹,彦升 虑其邻比闚笑,常远…
珠蚌 [ zhū bàng ]
(一)、珍珠牡蛎的俗称。数种燕蛤属及珠母贝属的大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之任一种,经常产生珍珠。(二)、珠蚌属或有关属的…
猪红 [ zhū hóng ]
指腊肉。《明诗纪事丙籤·李东阳》引《国史唯疑》:“以猪红三斤,蛤蜊数十为助。”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诸牲肉…
胡浪 [ hú làng ]
方言。胡乱地混。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他可怜喀!二十来岁上,在 华阴 知县衙门给人家打烂屁股的。往后在…
果蓏 [ guǒ luǒ ]
瓜果的总称。《易·说卦》:“艮……为果蓏。” 孔颖达 疏:“木实曰果,草实曰蓏。”《汉书·地理志下》:“果蓏蠃蛤,食…
石撞 [ shí zhuàng ]
一种大蛤蟆。又名“石榜”、“石獷”。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予世居 德兴 ,有 毛山 环三州界,广袤数百里…
海涂养殖 [ hǎi tú yǎng zhí ]
人工在海水中养殖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方式。可分为浅海养殖和滩涂养殖两种。浅海养殖以养殖海带、紫菜、对虾等为主,滩涂养…
蛤蟆叫天 [ há má jiào tiān ]
蛤蟆叫天在“金蟾望月”石的西边50米处,有几块较大而平整的石头,据说,当年井冈山的好汉王佐在当绿林1时就是以笔架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