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疫 [ niú yì ]
牛瘟病。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牛革 [ niú gé ]
去毛加工过的牛皮。《易·革》“巩用黄牛之革” 唐 孔颖达 疏:“牛革,牛皮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古…
丑肉 [ chǒu ròu ]
牛肉。十二生肖丑属牛,故称。
免牛 [ miǎn niú ]
免去以牛供牺牲也。见「免牲」条。《左传·成公七年》:「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会…
牛栏 [ niú lán ]
指牛棚旁边或四周的围栏防止牛通过的牛栏,一边用护栏挡住,其他几边是二、三英尺宽的隔离沟关牛的圈爷爷王先之天天扫牛栏
犁牛 [ lí niú ]
(一)、〈方〉耕牛。(二)、杂色的牛。
牯子 [ gǔ zǐ ]
阉割过的公牛。多泛指牛。
峯牛 [ fēng niú ]
即封牛。一种颈上有肉块隆起的大牛。《后汉书·顺帝纪》“ 疏勒国 献师子、封牛” 唐 李贤 注:“封牛,其领上肉隆起若…
乳牛 [ rǔ niú ]
为供奶而专门饲养的牛,比一般母牛产奶量高。也叫“奶牛”
牧犊 [ mù dú ]
(一)、牧牛,放牛。(二)、见“牧犊子”。
莹角 [ yíng jiǎo ]
(一)、装饰牛的角。(二)、借指牛。
牛骥同皁 [ niú jì tóng zào ]
牛骥同皁(牛驥同皁) 亦作“ 牛驥同槽 ”。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汉 焦赣 《易林·升之小畜》:“牛…
独笋牛 [ dú sǔn niú ]
(一)、犀牛的别名。(二)、见“独笋牛”。
杖牛 [ zhàng niú ]
即打春牛。古时立春日以泥作“春牛”,用彩杖鞭“牛”,行“打春”的礼仪,以示春耕开始。 宋 韩维 有《立春观杖牛》诗。…
牛戴牛 [ niú dài niú ]
古代称牛角与牛之值相等。
牛竖 [ niú shù ]
亦作“牛竖”。管牛的仆役;牧童。
泣对牛衣 [ qì duì niú yī ]
释义 义参「牛衣对泣」。见「牛衣对泣」条。
牛鼻绳 [ niú bí shéng ]
系在牛鼻环上用以牵牛的绳子。
郊牛 [ jiāo niú ]
古帝王郊祭时尚未卜日祭祀的牛。《春秋·宣公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 杨伯峻 注:“郊…
耦犂 [ ǒu lí ]
西汉 武帝 时搜粟都尉 赵过 提倡的一种早期牛耕形式。共用二牛三人。具体耕作法,说法不一。有二牛挽一犁之说:一说一人…
椎牛 [ zhuī niú ]
(一)、谓击杀牛。(二)、见“椎牛恨”。
帝牛 [ dì niú ]
古代郊祀时所用之牛。《礼记·郊特牲》:“帝牛不吉,以为稷牛。”《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古者帝牛必在涤三月,…
黑牛生白犊 [ hēi niú shēng bái dú ]
黑色的母牛产下白色的牛犊。
牛犂 [ niú lí ]
谓以牛犁地。亦指耕牛和耕犁。
养牛 [ yǎng niú ]
(一)、饲养牛。(二)、御厩所养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