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上巳女兒節
词语读音:shàng sì nǚ ér jié
首字拼音:Shang
词语拼音:shang si nv er jie
词语简拼:SSNEJ
词语字数:五字词语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的意思】:上 shàng(ㄕㄤˋ) (一)、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二)、次序或时间在前的: 详情>
【巳的意思】:巳 sì(ㄙˋ) (一)、地支的第六位,属蛇。(二)、用于计时: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详情>
【女的意思】:女 nǚ(ㄋㄩˇ) (一)、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 详情>
【儿的意思】:儿(兒) ér(ㄦˊ) (一)、小孩子:婴儿。儿戏。(二)、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详情>
【节的意思】:节(節) jié(ㄐ一ㄝˊ) (一)、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二)、物体的分段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