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祭祀 [ yì jīng yǔ jì sì ]
内祭祀 [ nèi jì sì ]
古代王后祭祀六宫之中灶、门、户。《周礼·天官·女祝》:“女祝,掌王后之内祭祀,凡内祷祠之事。” 郑玄 注:“内祭祀六…
致福 [ zhì fú ]
(一)、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正献 [ zhèng xiàn ]
古代祭祀,向受祭者行献爵献帛之礼。与向配飨者行献爵献帛之礼的“分献”相对而言。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宗庙之…
不丧匕鬯 [ bù sàng bǐ chàng ]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孙星衍 集解引 郑玄 曰:“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
楚望 [ chǔ wàng ]
《左传·哀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 之望也。”望,古代祭祀山川的专称。后以“楚望”指 楚 …
齐明 [ zī míng ]
整齐而严明。《礼记·中庸》:“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孔颖达 疏:“齐谓整齐,明谓严明,盛服谓正其衣冠,…
马祖 [ mǎ zǔ ]
(1).星宿名。即房星(天驷星)。《周礼·夏官·校人》:“春祭马祖,执驹。” 郑玄 注:“马祖,天駟也。《孝经説》曰…
夜柔吠陀 [ yè róu fèi tuó ]
拼音:yè róu fèi tuó 解释:夜柔吠陀梵名Yaj…
面然大士 [ miàn rán dà shì ]
佛经中谓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化身。《禅门日诵·普供赞语》:“面然大士,观音化身。”明李贽《祭无祀文》:“又闻面然大士统…
中国礼仪 [ zhōng guó lǐ yí ]
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蕃辅 [ fān fǔ ]
捍卫辅助。蕃,通“藩”。《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
经艺 [ jīng yì ]
亦作“ 经蓺 ”。1.儒家经书的统称。古称六经为“六艺”。 汉 王充 《论衡·艺增》:“经艺万世不易,犹或出溢,增过…
祝嘏 [ zhù gǔ ]
(一)、祭祀时致祝祷之辞和传达神言的执事人。《孔子家语·礼运》:“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
大飨 [ dà xiǎng ]
(一)、合祀先王的祭礼。《礼记·礼器》:“大饗其王事与?”郑玄 注:“谓祫祭先王。”《荀子·礼论》:“大饗尚玄尊,俎…
下管 [ xià guǎn ]
古代举行大祭等仪式,奏管乐者在堂下,故称管乐器为“下管”。《书·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敔。” 孔颖达 疏:“经言…
对越 [ duì yuè ]
(一)、犹对扬。答谢颂扬。《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 文 之 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王引之《经义述闻·…
唤山节 [ huàn shān jié ]
石棉藏族自称“木尼洛”,主要分布在以松林河为界的猛总、木耳、俄足、足富、移基塔、改池、共和等…
备物 [ bèi wù ]
(一)、备办各种器物。《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孔颖达 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
尸祝 [ shī zhù ]
(一)、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郭象 注:“庖人…
乳香 [ rǔ xiāng ]
(一)、一种含挥发油的胶质树脂,从东非或阿拉伯产的乳香属的树木取得,在古代因在祭祀中涂香料及熏烟而名贵,目前仍是一种…
一源十流 [ yī yuán shí liú ]
「一源十流」的意思是说一种学说流传于世后,日久往往会产生许多支派,见解不同,纷争不已;此辞出自荀悦〔申鉴.卷二〕…
伏腊 [ fú là ]
(一)、亦作“伏臈”。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留侯 死,并葬…
陟配 [ zhì pèi ]
(一)、谓天子升遐后,于祭天时配享。《书·君奭》:“故 殷 礼陟配天,多歷年所。”孔 传:“故 殷 礼能升配天享,国…
诚敬 [ chéng jìng ]
(一)、诚恳恭敬。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祝盟》:“班固 之祀 濛山,祈祷之诚敬也;潘岳 之祭 庾妇,奠祭之恭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