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 duǒ guò chū yī,duǒ bù guò shí wǔ ]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祁溪之举 [ qí xī zhī jǔ ]
祁溪:春秋晋国人,推荐仇人和儿子接替自己的职务。指推荐贤才,不避亲仇,公平无私。
在所难免 [ zài suǒ nán miǎn ]
免:避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避怨 [ bì yuàn ]
(一)、躲避仇敌。(二)、避免结怨,不得罪人。
避色 [ bì sè ]
(1).谓避开女色。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古之避色, 孔 墨 之徒闻 齐 馈女而遐逝,望 朝歌 而迴车。”(…
避权 [ bì quán ]
躲避权贵。 唐 元稹 《阳城驿》诗:“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 宋 余靖 《题刘太傅栖心亭》诗:“宏构小侯第,避权…
辟罪 [ pì zuì ]
逃避罪责。《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四义者,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辟罪。”
煨干避湿 [ wēi gàn bì shī ]
煨干避湿(煨乾避濕) 见“ 煨乾就湿 ”。
避寇 [ bì kòu ]
亦作“避宼”。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遁世 [ dùn shì ]
避开现实社会而隐居;避世:遁世绝俗。
闪避 [ shǎn bì ]
迅速侧转身子向旁边躲避:闪避不及。
在所不免 [ zài suǒ bù miǎn ]
免:避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不能避免。
暂避风头 [ zàn bì fēng tou ]
暂避:暂时躲避。风头:将要发生的事件。
扬长避短 [ yáng cháng bì duǎn ]
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知人善任,扬长避短。
避世 [ bì shì ]
脱离现实生活,避免和外界接触:避世绝俗。
避就 [ bì jiù ]
(一)、避开与趋就。《庄子·盗跖》:“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成玄英 疏:“夫欲之则就,恶之则避,斯乃人…
束尾 [ shù wěi ]
收拢尾巴。指牲畜休息。 明 袁宏道 《避雨崇国寺三日纪事》诗:“僕夫安眠马束尾,大瓮小瓮来日起。”
避罪 [ bì zuì ]
(一)、避免获罪;惧怕获罪。(二)、谓犯罪者逃避惩处。
隈刀避箭 [ wēi dāo bì jiàn ]
隈:隐避的地方,躲避。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禽奔兽遁 [ qín bēn shòu dùn ]
遁:逃避。指禽兽奔逃躲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刺举无避 [ cì jǔ wú bì ]
刺举:侦察揭发;避:回避。侦察揭发不法行为,不回避权势。形容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棒杀 [ bàng shā ]
用棍棒打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迁 顿丘 令”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杀之。”
避秦 [ bì qín ]
(一)、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二)、指…
避人耳目 [ bì rén ěr mù ]
避人耳目 谓避免走漏消息。 王安忆 《本次列车终点》:“可他这次回来,为了避人耳目,生怕节外生枝,却是不告而别。”亦…
避生 [ bì shēng ]
谓某人在生日当天避而外出,以躲避亲友的庆贺。
【词语拼音】bì guó
【词语解释】《史记·周本纪》:“长子 太伯、虞仲 知 古公 欲立 季歷 以传 昌,乃二人亡如 荆蛮,文身断髪,以让 季歷。”后以“避国”指 太伯、虞仲 避居 吴 地、让国于 季历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