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制度 [ huí bì zhì dù ]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所谓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审判人员参加对案件审…
脱逃罪 [ tuō táo zuì ]
在我国,指依法被拘留、逮捕的人犯或正在服刑的罪犯逃离关押、改造场所,逃避继续关押、改造的行为。
骚徼 [ sāo jiǎo ]
骚扰边境。 唐 张说 《谏避暑三阳宫疏》:“今国家北有胡寇覷边,南有夷獠骚徼……臣愿陛下及时旋軫,深居上京。”
懦小 [ nuò xiǎo ]
懦弱胆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新疆起义清方档案》:“强悍者则引贼东向,懦小者亦避贼东趋。”
取道 [ qǔ dào ]
选取经由的道路代表团将取道巴黎回国开避道路伐竹取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
逃会 [ táo huì ]
逃避会议。《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21期:“在停战谈判中,美 帝国主义蛮横无理,阻挠破坏,拒绝协商,一再逃会。”
中国最佳避难城市 [ zhōng guó zuì jiā bì nàn chéng shì ]
电影《2012》让很多人知道了玛雅预言,“2012”成了大灾难的代名词,不管信与不信都阻挡不了网友的恶搞热情。如果“…
避俗 [ bì sú ]
(一)、避世隐居。(二)、指出家。(三)、舍弃旧俗。参见“避俗趋新”。
避诎 [ bì qū ]
避忌。
避殃 [ bì yāng ]
避灾。
避逃 [ bì táo ]
逃避。
辟暑 [ pì shǔ ]
避暑。
避逐 [ bì zhú ]
逃避追逐。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深潜如避逐,远去若追奔。”
避正殿 [ bì zhèng diàn ]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
避放 [ bì fàng ]
见“避煞”。
避人 [ bì rén ]
犹避世。
遁违 [ dùn wéi ]
犹逃避。
游暑 [ yóu shǔ ]
犹避暑。
防嫌 [ fáng xián ]
犹避嫌。
避厪 [ bì jǐn ]
见“ 避堇 ”。
讳辟 [ huì pì ]
见“ 讳避 ”。
降避 [ jiàng bì ]
犹退避。
逃祸 [ táo huò ]
犹避难。
退度 [ tuì dù ]
犹退避。
避墬 [ bì dì ]
见“避地”。
【词语拼音】bì guó
【词语解释】《史记·周本纪》:“长子 太伯、虞仲 知 古公 欲立 季歷 以传 昌,乃二人亡如 荆蛮,文身断髪,以让 季歷。”后以“避国”指 太伯、虞仲 避居 吴 地、让国于 季历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