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印 [ yá yìn ]
(一)、即佛牙。(二)、用象牙制的印章。(三)、齿痕。
玉笛 [ yù dí ]
(一)、玉制的笛子。(二)、笛子的美称。(三)、指笛声。
三起 [ sān qǐ ]
(一)、兴于三。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吾闻圣主所取仪,金天之大经,三起而成,四转而终。”(二)、三次发…
目无三尺 [ mù wú sān chǐ ]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
髭毛儿 [ zī máo ér ]
(一)、〈方〉。(二)、恼怒发火。(三)、惹是生非,制造事端。
扼吭 [ è háng ]
(一)、气逆于喉。(二)、自缢。(三)、喻控制要害部位。
楚制 [ chǔ zhì ]
(一)、亦作“楚制”。楚服的形制。衣较短。(二)、专指武士之服。(三)、见“楚製”。
万春 [ wàn chūn ]
万年。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桮酒,令汝寿万春。”唐 阎朝隐《三日曲水侍…
制服心丧三年 [ zhì fú xīn sàng sān nián ]
言为其师服心丧三年之礼也。《后汉书·李合传》:「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家语注:「仲尼旣葬,弟子皆家于墓,行心丧…
三赦 [ sān shè ]
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
一雕双兔 [ yī diāo shuāng tù ]
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覆被 [ fù bèi ]
(一)、覆盖。喻施恩泽。(二)、压制;埋没。(三)、盖被;被子。
三鼎 [ sān dǐng ]
(一)、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二)、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三益 [ sān yì ]
(一)、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
位值制记数法 [ wèi zhí zhì jì shù fǎ ]
一种记数法则。记数时,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数也不同。如在十进制中“3”记在个位上表示三个一;在百位上就…
三致意 [ sān zhì yì ]
亦作“ 三致志 ”。再三表达其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宋 曾季貍 …
三宰 [ sān zǎi ]
三卿。《国语·齐语》:“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 韦昭 注:“三宰,三卿也,使掌羣臣也。…
三迭 [ sān dié ]
(一)、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复再三,称三叠。(二)、三首。(三)、犹三通,三遍。(四)、犹三折。指庐山三叠泉。
三驾 [ sān jià ]
(一)、三次兴兵。《左传·襄公九年》:“三驾而 楚 不能与争。”杜预 注:“三驾,三兴师。”(二)、指 北魏 时皇帝…
扎古 [ zhā gǔ ]
(一)、方言。治疗。(二)、方言。制作。(三)、方言。对付;惩治。
井亩 [ jǐng mǔ ]
即井田。 唐 李靖 《问对》上:“ 周 之始兴,则 太公 实缮其法,始於 岐都 ,以建井亩,戎车三百辆,虎賁三千人,…
三三棋 [ san san qi ]
三三棋也称侗棋、打三棋、棋三。
于孔兼 [ yú kǒng jiān ]
明、金坛人,字元时。万历进士,官礼部仪制郎中,以直谏左迁。见《明史·卷二百三十一》、万斯同《明史·卷三百三十八》、《…
铜环 [ tóng huán ]
(一)、亦作“铜鐶”。铜制的门环。(二)、宋代三品官员祭服上的一种铜制环饰。
玉蟾宫 [ yù chán gōng ]
本指月宫。后称科考中式为入玉蟾宫。唐 李咸用《春风》诗:“年年三十骑,飘入玉蟾宫。”按,唐 制,每年取进士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