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三制 [ sān sān sān zhì ]
三又 [ sān yòu ]
同“ 三宥 ”。《礼记·王制》:“三公以狱之成告於王,王三又然后制刑。” 郑玄 注:“又,当作宥。”
扩编 [ kuò biān ]
扩大编制:把三个师扩编为三个军。
三字 [ sān zì ]
(一)、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二)、知制诰的别称。(三)、指“莫须有”三字。
造设 [ zào shè ]
(一)、制订建立。(二)、制作。(三)、制设。
余一余三 [ yú yī yú sān ]
《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孔颖达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
配电系统 [ pèi diàn xì tǒng ]
由配电站、高压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的系统。其常用的供电方式有三相三线制或三相…
三分天下 [ sān fēn tiān xià ]
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
制动液 [ zhì dòng yè ]
制动液有三种类型。
大硕 [ dà shuò ]
三年制硕士的别称。
决胜局 [ jué shèng jú ]
排球比赛中指五局三胜制的第四局或三局二胜制的第二局结束时,双方获胜局数相等,必须进行第五局或第三局的比赛,则这第五局…
仪同三司 [ yí tóng sān sī ]
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
制节 [ zhì jié ]
(一)、制度适宜。(二)、节俭克制。(三)、调度管束。
夫屋 [ fū wū ]
谓古代井田制,百亩为“夫”,三夫为“屋”。一屋三夫互相担保,以缴纳赋税。
三三 [ sān sān ]
(一)、谓三乘以三。《宋书·律历志上》:“黄钟之律长九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三九二十七,故幅长二尺七寸,古之制也。”…
小夜班 [ xiǎo yè bān ]
工业生产中三班制的中班。
节制 [ jié zhì ]
(一)、指挥管辖:这三个团全归你节制。(二)、限制或控制:节制饮食。
衔勒 [ xián lè ]
(一)、马嚼口和马络头。(二)、法纪。(三)、控制;限制。
达制 [ dá zhì ]
通行的制度。《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晋书·齐献王子蕤传》:“先哲之弘謨…
三臡 [ sān ní ]
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种肉酱。
沙鼎 [ shā dǐng ]
用陶土和沙烧制的一种三脚锅。
三注三唱 [ sān zhù sān chàng ]
唐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
三色版 [ sān sè bǎn ]
以分色照相法分析红黄青三原色,制成三种色版,依次印刷,即成各种彩色。
风旗 [ fēng qí ]
(一)、风中飘动的旗帜。(二)、指酒帘。旧时酒家的标识。(三)、古时仪仗旗之一。见明王圻等《三才图会·仪制三·国朝仪…
文制 [ wén zhì ]
(一)、见“文制”。(二)、亦作“文製”。作文。(三)、文教礼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