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 [ gǔ zi ]
东西里面起支撑作用的架子:伞骨子。扇骨子。钢条扎成的骨子。
肘关节 [ zhǒu guān jié ]
连接肱骨与前臂骨的关节。
脚脖 [ jiǎo bó ]
踝关节又叫距骨小腿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而成。
胸小肌 [ xiōng xiǎo jī ]
解剖学名词。起始于第 3 ~第5肋骨的肋骨和肋软骨连结部,终止于肩胛骨的鸟喙突起先端,其作用可牵引和下放肩胛骨,并可…
骨乐胶囊 [ gǔ lè jiāo náng ]
骨乐胶囊 gǔ lè jiāo náng 成分:大豆异黄酮、壳聚糖、淫羊藿、碳酸钙 产品…
应力性骨折 [ yìng lì xìng gǔ zhé ]
应力性骨折 - 概述 应力性骨折是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 骼损伤,当肌肉过度使用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
生肉枯骨 [ shēng ròu kū gǔ ]
生肉枯骨 犹言生死肉骨。《晋书·刑法志》:“至义畅于三代之际,遗风播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参见“ 生死肉…
胫骨 [ jìng gǔ ]
人和脊椎动物小腿长骨之一。位于小腿的内侧。人的胫骨上端粗大,与股骨下端组成关节;下端与跗骨组成关节。
以骨去蚁 [ yǐ gǔ qù yǐ ]
以骨去蚁(以骨去螘) 见"以肉去蚁"。
跟骨 [ gēn gǔ ]
解剖学名词。形成足跟的骨。是足跟骨中最大骨,足部向后方隆起处附着有足跟腱,前方与跖方骨,上方与距骨形成关节。--作者…
贞玉 [ zhēn yù ]
坚美的玉石。唐 李华《元鲁山墓碣铭》:“贞玉白华,不緇不磷,纵翰祥风,蜕跡泥尘。”元 虞集《奎章阁铭》:“爰刻贞玉,…
髂骨 [ qià gǔ ]
腰部下面腹部两侧的骨,左右各一,略呈长方形,上缘略呈弓形,下缘与耻骨和坐骨相连而形成髋骨。
距骨 [ jù gǔ ]
(一)、高等脊椎动物的跗骨的近侧骨之一,被认为相当于许多低等脊椎动物的胫侧骨与中间介质的融合。(二)、负担人体重量的…
解骨 [ jiě gǔ ]
犹尸解。解脱骸骨。谓登仙。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探灵喜解骨,测化善腾天。”谓骨体懈倦。《国语·越语下》:“…
五趾骨 [ wǔ zhǐ gǔ ]
五趾骨为骨名,与跖骨构成跖趾关节,针灸学中经外奇穴八风穴位于趾骨间,可治疗趾痛、足跗肿痛等病症。
颊骨 [ jiá gǔ ]
颊骨是整个脸型的骨头,也就是连着下巴到两边耳朵上的骨头。
足宽 [ zú kuān ]
胫侧跖骨点至腓侧跖骨点的距离。
骨肥厚 [ gǔ féi hòu ]
骨组织(尤其颅骨组织)的过度形成。
仙人盖 [ xiān rén gài ]
头盖骨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天灵盖》:“脑盖骨、仙人盖、头颅骨。”
毛骨俱竦 [ máo gǔ jù sǒng ]
释义 义参「毛骨悚然」。见「毛骨悚然」条。
内骨骼 [ nèi gǔ gé ]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的支架,是由许多块骨头和软骨组成的。见〖骨骼〗。
敲骨吸髓 [ qiāo gǔ xī suǐ ]
砸碎骨头吸骨髓。比喻残酷剥削。
暴骨 [ pù gǔ ]
(一)、暴露尸骨。指死于郊野。《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陆德明 释文:“暴骨,蒲木反,本或作曝…
齑身粉骨 [ jī shēn fěn gǔ ]
齑身粉骨(齏身粉骨) 犹言粉身碎骨。 明 王守仁 《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臣世受国恩,齏身粉骨,亦无以报。”
无骨 [ wú gǔ ]
(一)、指人体中没有骨的部位。《礼记·深衣》:“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郑玄 注:“当骨,缓急难为中也。…
【词语拼音】tuì gǔ
【词语解释】(1).脱骨。《《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虵折鳞於平皋,龙蜕骨於深谷。”蜕,一本作“ 脱 ”。 唐 李绅 《灵蛇见少林寺》诗:“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閒。”(2).灵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庙有穴五,往往见变异,出云雨。或投器穴中,则见於池,而近岁有得蜕骨於池者,金声玉质,轻重不常,今藏庙中。” 明 唐顺之 《与姜编修廷善书》:“ 崇安 、 建阳 之间诚是仙灵窟宅,昔人蜕骨,在在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