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猴伎 [ pó hóu jì ]
亦作“婆侯伎”。杂技名。相传 周成王 时南方有 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
云韶院 [ yún sháo yuàn ]
唐 代宫中教习流行歌舞的场所之一。时宫中设教坊,有宜春院、云韶院。宜春院歌舞艺伎常在皇帝前承欢。凡演习大型歌舞人数不…
高絙百尺 [ gāo gēng bǎi chǐ ]
杂技名。即走索。《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
正声伎 [ zhèng shēng jì ]
指清商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角调。《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戊辰,遣 江州 刺史 陈显达…
白舞 [ bái wǔ ]
唐 燕乐舞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西凉伎》……白舞一人,方舞四人。”
重施故伎 [ chóng shī gù jì ]
重新施用过去的伎俩(手法、欺骗、诡计、卑鄙狡猾的计策或计谋)
伎作 [ jì zuò ]
指手艺人。《魏书·任城王传》:“六曰逃亡代输,去来年久者,若非伎作,任听即住。”《北史·韩麒麟传》:“仰惟 太祖道武…
散传 [ sàn chuán ]
分支传播。《旧唐书·方伎传·神秀》:“天下乃散传其道,谓 神秀 为北宗, 慧能 为南宗。”
都昙鼓 [ dōu tán gǔ ]
古 天竺 伎乐器名。《旧唐书·音乐志二》:“都曇鼓,似腰鼓而小,以槌击之。”
跂跂 [ qí qí ]
(一)、虫爬行貌。跂,通“蚑”。(二)、比喻摸索前行。(三)、行进平缓貌。跂,通“伎”。
伎馆 [ jì guǎn ]
妓女接客的地方。《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这条路上,何曾有甚么伎馆?」也称为「妓院」。
梅妍 [ méi yán ]
楼名。明太祖 建于 金陵(今 江苏省 南京市),以置官伎。参阅 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
伎痒 [ jì yǎng ]
(一)、亦作“伎懩”。谓有所擅长,遇机会即欲表现,如痒难忍。(二)、泛指欲望强烈。
夭瘥 [ yāo chài ]
夭折病死。 唐 刘禹锡 《代淮南杜相公论新罗请广利方状》:“搜方伎之秘要,拯生灵之夭瘥。”
骋技 [ chěng jì ]
亦作“ 骋伎 ”。施展技艺,施展才能。 汉 张衡 《西京赋》:“祕舞更奏,妙材骋伎。”《艺文类聚》卷十九引 晋 苏彦…
断断休休 [ duàn duàn xiū xiū ]
专诚乐善貌。语出《书·秦誓》:“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伎,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歌伎 [ gē jì ]
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诗:“诗从歌伎采,辩使坐宾惊。”
沙书 [ shā shū ]
一种技艺表演。其法,用手撮细沙或石粉挥洒成字。能表现出一定的风格、工力者为佳。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
十六楼 [ shí liù lóu ]
明 初 南京 十四处官伎住的楼与 南市、北市 两楼的合称。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太祖 於 金陵 建十六楼,…
家妓 [ jiā jì ]
亦作“家伎”。豪门大户家中所蓄养的歌妓。《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威武 节度使、知 抚州 李德诚 有家妓数十…
射覆 [ shè fù ]
(一)、古时的一种猜物游戏,亦往往用以占卜。(二)、酒令之一。(三)、掌射覆的方伎。
鼓牀 [ gǔ chuáng ]
有围栏的鼓座。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细缕缠鐘格,圆花钉鼓牀。” 倪璠 注:“牀,鼓栏也。若井栏。”
施展 [ shī zhǎn ]
发挥;运用(他们)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桑骂槐,向鲁迅先生“呜鸣不已”。—&mda…
故倡 [ gù chàng ]
谓世代相传的乐伎。《史记·佞幸列传》:“李延年、中山 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
伎道 [ jì dào ]
方术。 汉 王充 《论衡·乱龙》:“今伎道之家,铸阳燧取飞火于日,作方诸取水于月,非自然也,而天然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