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本 [ tà běn ]
用纸墨从铸刻物上拓印出其文字或图画的墨本。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明年冬, 秋帆先生 来抚 齐 鲁 ,同有…
武敏 [ wǔ mǐn ]
足迹的拇趾印。《诗·大雅·生民》:“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郑玄 笺:“敏,拇也……时则有大神之迹, 姜嫄 履之,…
峄山碑 [ yì shān bēi ]
秦 碑名。秦始皇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时登 峄山 所刻,颂赞 秦 的功德,后有 二世 诏辞。相传为 李斯 …
斗检封 [ dòu jiǎn fēng ]
官方发给的盖印封签的文书,作凭证用。《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璽节出入之” 汉 郑玄 注:“璽节,印章,如今…
印盐 [ yìn yán ]
一种呈方形结晶的食盐。盐粒较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常满盐花盐》:“造花盐印盐法……久不接取,即成印盐,大如…
密印 [ mì yìn ]
(一)、即蜜印。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
夏至 [ xià zhì ]
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夏至点的时刻;对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冬至点的时刻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或2…
印纸历子 [ yìn zhǐ lì zǐ ]
宋制,外任官员赴任时,朝廷发给印有各种项目的记录册,由官员于任上填写,作为考核其政绩的根据,称“印纸歷子”。《续资治…
内鍊 [ nèi liàn ]
谓修炼禅心,以求虚静寂定。明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卷一:“﹝ 时邦印 ﹞后师事 枫庵和尚,受内鍊之旨。”
原本 [ yuán běn ]
事物之所由起;根源;由来最初的手稿(区别于印刷本的手写本或打字本)底本;初刻本;翻译所根据的原书起初;首先他原本住在…
信牌 [ xìn pái ]
即传信牌。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
日增月盛 [ rì zēng yuè shèng ]
日增月盛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兴盛。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西国印书考》:“ 明 崇禎 时, 麻荫 朱实 立第一印书…
香篆 [ xiāng zhuàn ]
(一)、香名,形似篆文。宋 洪刍《香谱·香篆》:“﹝香篆,﹞鏤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於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
邮票版别 [ yóu piào bǎn bié ]
同一名称的某种邮票,有时会有两次或多次印刷,因此就有原版(初版)、重版(再版)、改版(新版)之分。
刻木 [ kè mù ]
(一)、在木质器物上雕刻。汉 王充《论衡·自然》:“宋 人或刻木为楮叶者,三年乃成。”(二)、指文字创制前在木板上刻…
傍囊 [ bàng náng ]
即鞶囊。用皮革制作的袋子,古时官吏用以盛放印绶。《晋书·舆服志》:“ 汉 世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綬…
贴图 [ tiē tú ]
印有新资料用以订正海图之小图片。海图上某一局部范围,由于图载资料已有较大程度之改变,致无法以手工订正时,发行机构按原…
杨枝凈水 [ yáng zhī jìng shuǐ ]
古代印度风俗,凡邀请宾朋,先赠杨枝及香水等祝其健康,以表恳请之意。故修法时亦用以奉请菩萨。
铜权 [ tóng quán ]
铜制的秤锤。《魏书·元匡传》:“所据铜权,形如古誌,明是 汉 作,非 莽 别造。”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
星晷 [ xīng guǐ ]
(一)、犹星斗。南朝 齐 谢朓《答张齐兴》诗:“北驰星晷正,南望朝云色。”(二)、时刻;岁月。《南齐书·刘休传》:“…
刻露清秀 [ kè lù qīng xiù ]
谓毕露清新秀丽之景色也。宋、欧阳修〈丰乐亭记〉:「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鲠咽 [ gěng yān ]
犹哽咽。鯁,通“ 哽 ”。 晋 陆云 《吊陈永长书》之二:“想念篤性,哀悼切裂,当可堪言,无因展告,望企鯁咽,财遣表…
一晷 [ yī guǐ ]
犹言一时,一刻。唐 吴融《祝风三十二韵》:“秋不安一食,春不閒一晷。”清 恽敬《答董牧唐》:“此四年之中,所以无一晷…
牌記 [ pái jì ]
牌记,我国古籍图书中一种特殊的刻书标记。前人有多种名称,如书牌、木记、墨记、牌记等,而统称之为牌记。牌记,记载刻…
步岁 [ bù suì ]
推算一年的时间。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历法步岁之法,以冬至斗建所抵,至明年冬至所得辰、刻、衰、秒,谓之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