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宋 节度使植纛之楼。
(一)、唐 宋 节度使植纛之楼。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地理》:“ 宋 制:节度使官仪甚盛,其家建巍楼,植纛其中,有黄幡豹尾之属,名之曰节楼。”
节楼,汉语词语,读音jié lóu,意思是唐代,州县迎接节度使设节楼,以存放“旌节”。
【节的意思】:节(節) jié(ㄐ一ㄝˊ) (一)、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二)、物体的分段 详情>
【楼的意思】:楼(樓) lóu(ㄌㄡˊ) (一)、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 详情>
• 城隍庙将门作楼,系三层重檐,故俗称三节楼。
• 他眼里噙着眼泪,一跛一跛地走完了剩下的三节楼梯。
• 理想就是人生中的楼梯,人生中把握的一节楼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抛弃理想,可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他的理想就是把握获得理想的机会,稳住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