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庸鄙俗的情调。
(二)、时俗的论调、情趣。
(三)、通俗的曲调。
(一)、平庸鄙俗的情调。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谈谐无俗调,所説圣人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一二俗调,不能为全集疵也。”
(二)、时俗的论调、情趣。
宋 刘克庄 《纵笔六言》诗之二:“古调不同俗调,后儒多异先儒。”
(三)、通俗的曲调。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而且‘骚’之一字几乎为雅人所独占,雅人谓之‘骚人’,殊不知本来才是古时的俗调。”
俗调,汉语词语,读音sú diào,意思是指庸鄙俗的情调,也指时俗的论调﹑情趣以及通俗的曲调。
【俗的意思】:俗 sú(ㄙㄨˊ) (一)、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 详情>
【调的意思】:调(調) tiáo(ㄊ一ㄠˊ) (一)、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二)、 详情>
• 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
• 早在奴隶制时期的周朝,天子和国君们尚能允许民间以诗讽谏,并派出官员观采民风以化民俗,调查施政以证得失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