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外彝”。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
(一)、亦作“ 外彝 ”。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
《汉书·萧望之传》:“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羈縻之谊,谦亨之福也。”《汉书·叙传下》:“西南外夷,种别域殊。”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恩赐吐蕃信物银器锦綵等状》:“今蒙重赐,益荷圣慈,况来自外夷,知德广之所及。” 明 张鼎思 《代醉编·奇节》:“其人得疾,既篤,谓 崔 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其一人望见 梁公 ,股栗伏地,比至称病不謁, 梁 怪之,勒令出见,一见怒甚,即核其交通外彝,侵冒军实罪状,劾而杀之。”参见“ 外族 ”。
外夷,亦作“外彝”,汉语词汇。拼音:wài yí释义: 指外族。也指外国或者外国人。
【外的意思】:外 wài(ㄨㄞˋ) (一)、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 yìng )外合。外行( h 详情>
【夷的意思】:夷 yí(一ˊ) (一)、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二)、中国旧时指外 详情>
• 羯鼓是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
• 外夷曾费千金求,而今片纸若麟凤。
• 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 前在边郡,数破敌获虏,外夷莫不闻。
• 蛮服在卫服之外,夷服之内,为第六服。
• 玉庭言:不可以语言文字阻外夷乡化之心。
• 又,有蛮王波士顿,荒服外夷也,野不知礼。
• 外夷人唐贡奉,尝以重金求其书,故其家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