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苗族蘆笙舞
词语读音:miáo zú lú shēng wǔ
首字拼音:Miao
词语拼音:miao zu lu sheng wu
词语简拼:MZLSW
词语字数:五字词语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芦笙舞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主要有自娱、竞技、礼仪三种类型。2006年,苗族芦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的意思】:苗 miáo(ㄇ一ㄠˊ) (一)、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禾苗。麦苗。树苗。幼苗。苗子(亦喻继承 详情>
【族的意思】:族 zú(ㄗㄨˊ) (一)、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二)、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 详情>
【芦的意思】:芦 lú(ㄌㄨˊ) (一)、〔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 详情>
【笙的意思】:笙 shēng(ㄕㄥ) (一)、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笙歌。芦笙。笙管乐( 详情>
• 彝族阿细跳月、烟盒舞,苗族芦笙舞等。
• 男吹芦笙前导,女着百褶裙,头戴凤冠胸佩银饰,尾随其后翩翩起舞,世人皆知这是苗族《芦笙舞》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