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婆节,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 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 其起源程序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组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
歌婆节,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盛大的传统文娱活动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和五月二十日等时间举行。
【歌的意思】:歌 gē(ㄍㄜ) (一)、唱: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二)、能唱的文词: 详情>
【婆的意思】:婆 pó(ㄆㄛˊ) (一)、年老的妇女:老太婆。苦口婆心。(二)、丈夫的母亲:公婆。婆媳。婆家。婆婆 详情>
【节的意思】:节(節) jié(ㄐ一ㄝˊ) (一)、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二)、物体的分段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