诙谐戏谑;诙谐戏谑的言辞
(一)、诙谐戏谑;诙谐戏谑的言辞。
《北史·文苑传·侯白》:“﹝ 侯白 ﹞通侻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説。”《新唐书·敬播传》:“尝集俳谐十五篇,为太子欢。” 宋 陆游 《容斋燕集诗序》:“方子之饮酒也,俳谐者箕倨,角抵者裸裎,子何以不怒?”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 周君 所译的 日本 诗底特色便在牠们的淡远的境界和俳谐的气息。”
俳谐,指诙谐或戏谑的言辞。语出《北史·文苑传·侯白》:“﹝ 侯白 ﹞通侻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说。”
comic
【俳的意思】:俳 pái(ㄆㄞˊ) (一)、古代指杂戏、滑稽戏:优俳。(二)、演杂戏的艺人:俳优。俳倡。(三)、诙 详情>
【谐的意思】:谐(諧) xié(ㄒ一ㄝˊ) (一)、和,配合得当:和谐。谐调( tiáo )。谐音。(二)、滑稽: 详情>
• 好为俳谐杂说,人多爱押之。
• 学生抱怨他的闲散方式和俳谐师身份不相称。
• :济豺獭之譬,虽似俳谐,然其义旨,有可求焉。
•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
• 俳谐的风格幽默滑稽,带有讽刺的意味,因而得名。
• 南北朝时期,一些南朝文人模拟公文形式创作了许多俳谐文。
• 于是,在三十岁那年的春天,芭蕉遵循俳谐诗人的传统,出门旅行。
• 子规认为俳谐连歌缺少文学价值,主张使发句独立成诗,定名为俳句,为后世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