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险阻 [ jiān nán xiǎn zǔ ]
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知难而退 [ zhī nán ér tuì ]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排难解纷 [ pái nàn jiě fēn ]
原指给别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
艰难困苦 [ jiān nán kùn kǔ ]
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患难之交 [ huàn nàn zhī jiāo ]
在患难中结成的朋友。
大难不死 [ dà nàn bù sǐ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国难当头 [ guó nàn dāng tóu ]
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疑难杂症 [ yí nán zá zhèng ]
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症。比喻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大难临头 [ dà nàn lín tóu ]
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患难夫妻 [ huàn nàn fū qī ]
患难:忧虑和灾难。指经受过困苦考验,能够同甘共苦的夫妻。
患难相扶 [ huàn nàn xiāng fú ]
在忧患灾难中互相扶助。
碍难遵命 [ ài nán zūn mìng ]
碍:妨碍;遵:遵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碍:妨碍;遵:遵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多难兴邦 [ duō nàn xīng bāng ]
国家多患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内部团结,发愤图强,因而兴盛起来。《左传 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 可虞也。…
母难之日 [ mǔ nàn zhī rì ]
指自己的生日。
艰难曲折 [ jiān nán qū zhé ]
困难和曲折。
灾难深重 [ zāi nán shēn zhòng ]
灾难很多,而且严重。
避难就易 [ bì nán jiù yì ]
就:凑近,靠近。躲开难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从容易的做起。
遇难成祥 [ yù nàn chéng xiáng ]
碰到灾难也能化为吉祥。
患难见真情 [ huàn nàn jiàn zhēn qíng ]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 ]
指遇到巨大的灾祸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福气。
知难而进 [ zhī nán ér jìn ]
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前进
避难趋易 [ bì nán qiù yì ]
bì nàn qū yì 避难趋易(避難趨易) 见“ 避难就易 ”。
千难万险 [ qiān nán wàn xiǎn ]
千难万险(千難萬險) 极言困难、危险之多。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
患难见知己 [ huàn nán jiàn zhī jǐ ]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