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 fù shé shì shǒu,zhuàng shì jiě wàn ]
比喻面临危急﹐当弃小以全大。语本《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
捣大 [ dǎo dà ]
充大头;充好汉。《斩鬼传》第一回:“更有慳吝的,半文不捨;捣大的,满口胡诌。”《斩鬼传》第二回:“他捣大惯了,决不肯…
花判 [ huā pàn ]
(一)、旧时官吏用骈体文写成的语带滑稽的判词。(二)、引申为判决。(三)、犹评判。
锦心绣口 [ jǐn xīn xiù kǒu ]
也说绣口锦心。形容才思非凡,词藻华丽。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蛇母 [ shé mǔ ]
传说 汉高祖 所斩白蛇之母。
愚恳 [ yú kěn ]
犹愚衷。谦指己意。 唐 康骈 《剧谈录·王侍中题诗》:“今日陪奉英髦,不免亦陈愚恳。”
鍊炭 [ liàn tàn ]
(一)、把未烧透的木炭再行烧炼使之安全炭化。唐 康骈《剧谈录·李使君》:“凡以炭炊饌,先煖令熟,谓之鍊炭,方可入爨,…
斮涉 [ zhuó shè ]
谓斩断冬月涉水者的胫骨。
翦棘 [ jiǎn jí ]
(一)、斩除荆棘。(二)、以喻剪除奸宄。
违令 [ wéi lìng ]
不遵守或不执行命令违令者斩
扶竹 [ fú zhú ]
(一)、即卭竹。因用以做手杖而著称于世,故名。(二)、枝条两两相对骈生的竹子。
斩除 [ zhǎn chú ]
(一)、斩断去除。《六韬·林战》:“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沙汀《呼嚎》:“他还毫无怨意地回答了她一大堆渣渣…
上官体 [ shàng guān tǐ ]
初 唐 诗人 上官仪,诗多应制而作,内容空虚,讲求骈俪对仗,风靡一时,称为“上官体”。
伧嗫 [ chen niè ]
猥琐也。明、朱谋玮《骈雅·释诂上》:「伧嗫,猥琐也。」;汉、黄香〈责髯奴辞〉:「伧嗫穰棂,与尘为侣。」
斩芟 [ zhǎn shān ]
(一)、斩除。(二)、砍杀;杀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我军併力痛击,斩芟尤多。”
斩旗 [ zhǎn qí ]
处决斩犯时插在刑场上的旗。
鈇砧 [ fū zhēn ]
古代刑具。斩人用的鈇和砧板。
断足 [ duàn zú ]
斩断脚。即刖刑。古代的一种肉刑。
亡酒 [ wáng jiǔ ]
谓逃席以避酒。《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诸 吕 有一人醉,亡酒, 章 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
批鳞请剑 [ pī lín qǐng jiàn ]
指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斩获 [ zhǎn huò ]
原指战争中斩首与俘获,现泛指收获(多用于体育竞赛中获得奖牌、进球得分等方面):下半场比赛,双方俱无斩获。
谏署 [ jiàn shǔ ]
谏官官署。《太平广记》卷二二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复本》:“时 永乐 萧相 寘 亦居諫署。”
枭示 [ xiāo shì ]
旧时谓斩头而悬挂在杆上示众。
斩蛟 [ zhǎn jiāo ]
斩杀蛟龙。多谓勇士为民除害。
试効 [ shì xiào ]
犹言发挥作用。《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驥呈才,急於试効。”
【词语拼音】pián zhǎn
【词语解释】一并斩首。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武弁报恩》:“盖 玉 与 张文冕 等,俱 瑾 弟一用事羽翼,已駢斩於市久矣。”《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羣盗劫杀拒捕,歷有确据……駢斩庶当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