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衰冠 [ zhǎn shuāi guān ]
着斩衰服者所戴之冠。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 fù shé shì shǒu zhuàng shì jiě wàn ]
比喻面临危急﹐当弃小以全大。语本《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
骈逼 [ pián bī ]
犹骈比。 三国 魏 韦诞 《景福殿赋》:“榱桷駢逼以星罗,轩槛曼延而悠长。”
灭根 [ miè gēn ]
斩草除根的意思。
灵金 [ líng jīn ]
(一)、指汉高祖斩白蛇剑。(二)、藏汉高祖斩蛇剑的府库。(三)、指治丧时用的钟铃等金属乐器。
诛斩 [ zhū zhǎn ]
诛杀;斩杀。《汉书·冯奉世传》:“今 匈奴 郅支单于 杀 汉 使者,亡保 康居 ,都护 延寿 发城郭兵屯田吏士四万餘…
斩戮 [ zhǎn lù ]
斩杀;杀戮。《三国志·魏志·董昭传》:“近 魏讽 伏诛 建安 之末,曹伟 则斩戮 黄初 之始。”《资治通鉴·晋怀帝永…
抄斩 [ chāo zhǎn ]
没收家产,斩杀当事人。
滴露研珠 [ dī lù yán zhū ]
滴露研珠 指滴水磨墨。 唐 高骈 《步虚词》:“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珠写《周易》。”
煇光 [ huī guāng ]
光辉。《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畜者,养也。济以刚健篤实,煇光日新,吉孰大焉。”
监斩官 [ jiān zhǎn guān ]
古代监督斩首犯人的官员。
汉剑 [ hàn jiàn ]
指 汉高祖 刘邦 斩白蛇之剑。
斩勘 [ zhǎn kān ]
谓勘治和斩除作祟的鬼怪。
搴旗斩将 [ qiān qí zhǎn jiāng ]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标取 [ biāo qǔ ]
(一)、斩取。(二)、犹传取。
斫胫 [ zhuó jìng ]
斩断胫骨。典出《书.泰誓下》:"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孔传:"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
僭傔 [ jiàn jiān ]
抗竦也。明、朱谋玮《骈雅·释训上》:「僭傔,抗竦也。」;汉、王延寿〈王孙赋〉:「恣僭傔而抵赣。」
杀缚 [ shā fù ]
(一)、斩杀束缚。(二)、犹缀合。
满门 [ mǎn mén ]
全家:满门抄斩。祸及满门。
飘溺 [ piāo nì ]
指被洪水冲走淹没。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大水》:“是夕飘溺尤甚,京邑遂至萧条。”
丹颈 [ dān jǐng ]
(一)、斩首。(二)、红色的颈项。
斩挞 [ zhǎn tà ]
斩杀与鞭挞。借指用刑法镇压。
南泉斩猫 [ nán quán zhǎn māo ]
“南泉斩猫”是禅宗的一桩公案。
益算 [ yì suàn ]
增加岁数;延年。算,寿命。唐 康骈《剧谈录·说方士》:“付汝之药,每丸可益算十二。”
仳脇 [ pǐ xié ]
骈胁,肋骨长成一片。仳,通“ 比 ”。 汉 王充 《论衡·骨相》:“ 晋 公子 重耳 仳脇,为诸侯霸。”
【词语拼音】pián zhǎn
【词语解释】一并斩首。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武弁报恩》:“盖 玉 与 张文冕 等,俱 瑾 弟一用事羽翼,已駢斩於市久矣。”《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羣盗劫杀拒捕,歷有确据……駢斩庶当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