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绝 [ jiè jué ]
彻底戒除。
戒断 [ jiè duàn ]
戒除使断绝:戒断毒瘾。戒断烟瘾。
戒赌 [ jiè dǔ ]
戒绝赌博嗜好。如:「他已经戒赌了。」
痛絶 [ tòng jué ]
1.彻底拒绝或戒绝。 2.悲痛到极点。 3.痛恨到极点。
戒荤 [ jiè hūn ]
禁绝荤食。如:「为了培养慈悲心,佛教一向主张戒荤、戒杀。」
戒菸 [ jiè yān ]
禁绝抽菸。如:「他已经戒菸了。」
儆跸 [ jǐng bì ]
谓在皇帝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儆,警戒;跸,清道。
留根 [ liú gēn ]
做事留退路,不做绝。《西游记.第三八回》:「八戒道:『哥呀!你但干事,便要留根。』」
齐戒 [ zhāi jiè ]
(一)、修身自警。(二)、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常沐浴更衣,戒绝嗜欲,使身心洁净,以示虔敬。
天戒 [ tiān jiè ]
(1).谓上天给予的儆戒。《书·胤征》:“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后汉书·天文志上》:…
前车覆後车戒 [ qián chē fù hòu chē jiè ]
前人之失败为后人之戒也。犹言惩前瑟后也。《汉书·贾谊传》:「鄙谚曰:『前车覆,后车戒。』秦氏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
君子三戒 [ jūn zǐ sān jiè ]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在得 [ zài de ]
(一)、《论语·季氏》:“孔子 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鬭;及其老也…
佛戒 [ fó jiè ]
佛教的戒律。有五戒、十戒、五百戒等。
戒鉴 [ jiè jiàn ]
(一)、见“戒鑑”。(二)、亦作“戒鉴”。警戒;引以为戒。
俗戒 [ sú jiè ]
(一)、指有漏的戒。(二)、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
十重 [ shí zhòng ]
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
戒法 [ jiè fǎ ]
佛教语。谓如来所制戒律之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后亦泛指戒律。
三戒 [ sān jiè ]
(一)、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色、戒斗、戒得。(二)、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妄出入、戒妄言语、戒妄忧虑。(三)、三种…
三事戒 [ sān shì jiè ]
身净戒,言净戒,意净戒,
申警 [ shēn jǐng ]
警戒;儆戒。
广传 [ guǎng chuán ]
广泛的宣扬、传播。《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且上帝立戒甚严,不敢宣扬,但拣一二诚笃之人,口授心传,故此术不曾绝传,也…
止足之戒 [ zhǐ zú zhī jiè ]
止:停止;戒:戒心。知道满足,适可而止的戒心。
具足戒 [ jù zú jiè ]
佛教和尚和尼姑的戒律。戒条数目说法不一。我国隋唐以后,和尚戒250条,尼姑戒348条。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
戒敕 [ jiè chì ]
(一)、亦作“戒勅”。告戒。(二)、即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