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 [ qī fó ]
佛教语。谓 释迦牟尼 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 毗婆尸、尸弃、毗舍浮 和现在劫中四佛 拘留孙、拘那含、迦叶 …
七佛经 [ qī fó jīng ]
药师护摩 [ yào shī hù mó ]
又作七坛御修法、七佛药师法。即日本台密以七佛药师为本尊,为息灾、增益所修之秘法。
累七 [ lèi qī ]
佛教语。人死后每七日斋祭一次,至七七日止。也称斋七。
药师七佛 [ yào shī qī fó ]
七佛药师 [ qī fó yào shī ]
七佛灭罪 [ qī fó miè zuì ]
七慢 [ qī màn ]
佛陀对慢的七种分类。
七处说 [ qī chǔ shuō ]
谓佛说华严经之处有七。
七处九会 [ qī chǔ jiǔ huì ]
七处九会,佛学术语,八十卷华严经,七处九会之说也。
黑飰 [ hēi fàn ]
以天烛草之汁染成的青黑色的饭。佛家用以供佛。《百丈清规》卷七:“四月初八日佛诞,浴佛,库司预造黑飰。”
做七 [ zuò qī ]
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称为做七。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
七佛药师法 [ qī fó yào shī fǎ ]
宝林 [ bǎo lín ]
(一)、佛教语。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七宝树林的简称。(二)、古代宫中女官名。
七生七死 [ qī shēng qī sǐ ]
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同“七死七生”。
三师七僧 [ sān shī qī sēng ]
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
七佛通戒偈 [ qī fó tōng jiè jì ]
佛说七佛经 [ fó shuō qī fó jīng ]
佛腊日 [ fó là rì ]
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佛腊日。腊是岁末之意。宋 赞宁《僧史略·赐夏腊》:“所言腊者,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
中阴 [ zhōng yīn ]
佛教语。谓轮回中死后生前的过渡状态。其间虽离形躯,仍有五阴(色、受、想、行、识)。佛教徒认为中阴身如小儿,以七天为一…
傅奕 [ fù yì ]
唐代邺人。武德中,为太史令,上疏诋佛法,贞观中卒。善数,注《老子》,又集魏晋以来与佛教议驳者为〈高识篇〉。见《旧唐书…
毗舍婆佛 [ pí shè pó fó ]
为过去七佛的第三佛。据说其出世的时间,距今已三十一劫。主要弟子是扶游和郁多摩。
古佛 [ gǔ fó ]
(一)、历史年代久远的佛像。宋 朱熹《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诗之一:“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清 袁枚《普陀寺》诗…
斋七 [ zhāi qī ]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日延僧做佛事,至七七止。斋七的次数依死者的身分及年龄做七次、五次、三次不等。《释氏要览·杂纪》:“人…
上品莲台 [ shàng pǐn lián tái ]
佛-谓往生极乐之三辈中,上辈生者所化生,七宝池中之七宝大莲华也。见「莲台」条。
【词语拼音】qī fó
【词语解释】佛教语。谓 释迦牟尼 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 毗婆尸、尸弃、毗舍浮 和现在劫中四佛 拘留孙、拘那含、迦叶 和 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