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稾 [ shū gǎo ]
见“疏稿”。
疏道 [ shū dào ]
见“疏导”。
迂疎 [ yū shū ]
见“迂疏”。
鸿疎 [ hóng shū ]
见“鸿疏”。
传通记 [ chuán tōng jì ]
佛书名。十五卷。僧长忠撰。庆安四年刊。善导和尚《观经疏》之注释书。别称《观经疏传通记》、《观无量寿经传通记》、《观无…
旷疏 [ kuàng shū ]
疏懒;稀疏。 宋 曾巩 《回亳州知府谏议状》:“始敢沥茅心之至恳,具竿牘之常仪,少赎旷疏,覬蒙开察。” 宋 王安石 …
十三经注疏 [ shí sān jīng zhù shù ]
书名。四百一十六卷。为十三经的注疏。《易经》用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正义;《书经》用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诗经》用…
稀阔 [ xī kuò ]
犹稀疏。
单疎 [ dān shū ]
见“单疏”。
清疎 [ qīng shū ]
见“清疏”。
渠疎 [ qú shū ]
见“渠疏”。
戚疎 [ qī shū ]
犹亲疏。
凶疎 [ xiōng shū ]
见“凶疏”。
轻疎 [ qīng shū ]
见“ 轻疏 ”。
顽疎 [ wán shū ]
见“顽疏”。
拙疎 [ zhuō shū ]
见“拙疏”。
弛谬 [ chí miù ]
犹疏失。
义疏 [ yì shū ]
疏解经义的书。其名源于 六朝 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如 南朝 梁 皇侃 的《论语义疏》、 清 郝…
举疏 [ jǔ shū ]
上疏。
佚忽 [ yì hū ]
疏忽。
平贜 [ píng zāng ]
评定赃物的价值。《唐律·名例四·平赃及平功庸》:“诸平赃者,皆据犯处当时物价及上绢估。” 长孙无忌 疏议:“赃,谓罪…
鸡化 [ jī huà ]
指雌鸡变化为雄鸡。旧时认为是灾难之兆。《三国演义》第一回:“帝下詔问羣臣以灾异之由,议郎 蔡邕 上疏,以为蜺堕鸡化,…
疏浚 [ shū jùn ]
疏通淤塞的河道、港口为了船的吃水,港口仍在疏浚
晕滃 [ yūn wēng ]
以不同长短、粗细与疏密的线条显示山形的光辉暗影,使呈立体现象,为地图上表示地貌的一种方法。此法为德国人莱曼(Lenm…
三直 [ sān zhí ]
(一)、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 明 代 罗洪先、唐顺之、赵时春。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翰林建言知名》:“嘉靖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