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蒲伏 [ kuà xià pú fú ]
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此伏彼起 [ cǐ fú bǐ qǐ ]
cǐ fú bǐ qǐ 此伏彼起 ◎ 此伏彼起 cǐfú-bǐqǐ[up here,down ther…
昼伏夜游 [ zhòu fú yè yóu ]
昼伏夜游(晝伏夜游) 犹昼伏夜动。《隋书·高祖纪下》:“ 歷阳 广陵 ,窥覦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
伏不鬭 [ fú bú dòu ]
后汉伏完之号。见「伏完」条。
仙海 [ xiān hǎi ]
青海之古称。见「僊海」条。《汉书·地理志》:「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仙海盐池。」
膜原 [ mó yuán ]
泛指伏邪在体内潜伏的部位。
诛纳 [ zhū nà ]
诛杀和纳受之数。《后汉书·皇甫规传》:“幸蒙威灵,遂振国命, 羌 戎 诸种,大小稽首,輒移书营郡,以访诛纳,所省之费…
庆宁乡 [ qìng níng xiāng ]
位于川西北高原金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大渡河上游。
伏生壁藏 [ fú shēng bì cáng ]
秦始皇帝伏生以尚书百篇藏壁中。见伏胜条。《史记·儒林·伏生传》:「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
起伏 [ qǐ fú ]
(一)、一起一落:麦浪起伏。这一带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二)、比喻感情、关系等起落变化:思绪起伏。病情起伏不定。两国…
老妪吹篪 [ lǎo yù chuī chí ]
北魏河间王琛有婢朝云,善吹箎。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叛,屡讨不降;乃令朝云假为贫嫗,吹篪而乞。羌皆流涕,相率归降。秦民语…
伏首帖耳 [ fú shǒu tiē ěr ]
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羌笛 [ qiāng dí ]
羌族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
氐羌 [ dī qiāng ]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氐 族与 羌 族的并称。都居住在今西北一带。
埋伏 [ mái fú ]
(一)、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中(zhòng)埋伏。四面埋伏。把人马分做三路,两路埋伏,一路…
叶城县 [ yè chéng xiàn ]
县名。位于新疆省莎车县东南,大戈壁沙漠西南,濒叶尔羌河支流东岸。
伏物 [ fú wù ]
藏伏之物。《史记·五帝纪》:「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索隐》曰:「使和叔察北方藏伏之物,谓人畜积聚等…
羌族舞蹈 [ qiāng zú wǔ dǎo ]
羌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他们在祭祀时以舞蹈娱神。
雷蛰 [ léi zhé ]
指蛰伏,蛰居。雷于冬时蛰伏不出,故称。
伏日 [ fú rì ]
三伏的总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詔赐从官肉。” 颜师古 注:“三…
羌胡 [ qiāng hú ]
指我国古代的 羌 族和 匈奴 族,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低伏 [ dī fú ]
坻伏也。低、坻古通。坻,止也。伏,匿也。谓止而不来也。汉、王充《论衡·龙虚》:「物乃低伏,郁湮不育。」
伏伏帖帖 [ fú fú tiè tiè ]
亦作“伏伏贴贴”。心甘情愿;顺从。明冯梦龙《山歌·咏物》:“结识私情像毡条,伏伏帖帖枕席做相交。”《玉佛缘》第二回:…
伏枥骥 [ fú lì jì ]
释义 义参「老骥伏枥」。见「老骥伏枥」条。
奸隐 [ jiān yǐn ]
犹奸伏。指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
【词语拼音】fú qiāng
【词语解释】县名,唐置。属甘肃省,民国改名甘谷。参阅「甘谷」条。《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巩昌府》:「伏羌县,古冀戎地,秦武公十年,置冀县,汉属天水郡,东汉为汉阳郡治。唐武德三年,改为伏羌县,仍置伏州,八年,州废,县属秦州。」;《清史稿·地里志》:「甘肃巩昌府,县七,伏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