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贵 [ zǎi guì ]
高官,权贵。《北史·房彦谦传》:“清介孤直,未必高第;卑諂巧官,翻居上等。真伪混淆,是非瞀乱。宰贵既不精练,斟酌取捨…
几社 [ jǐ shè ]
明 末的文社组织。名为“几社”者,盖取知几其神之义。主要成员有 陈子龙 、 夏允彝 、 徐孚远 、 何刚 等人。其文…
附庸风雅 [ fù yōng fēng yǎ ]
(一)、旧指官僚、地主、商人为了装点门面,抬高身份,结交知识分子,装做文化人的样子。(二)、本来不懂,但也跟着别人 …
蚀啮 [ shí niè ]
咬啮损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其家蓄书数万卷…… 蓼塘 既没,子孙不知保惜,或为虫鼠蚀嚙,…
半上落下 [ bàn shàng luò xià ]
bàn shàng là xià 半上落下 犹半途而废。《朱子全书》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朱子…
元遶 [ yuán rǎo ]
比喻在言语、义理上兜圈子。《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九:“此事不在久歷丛林,饱参知识,只贵於一言一句下直截承当,不打元…
短绠汲深 [ duǎn gěng jí shēn ]
绠:水桶上的绳子。桶绳短而欲汲出深井之水。比喻人的学识浅陋,不明深理或才小不胜重任成事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与…
首足 [ shǒu zú ]
头与脚。比喻上下尊卑。《仪礼·丧服》:“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
近患 [ jìn huàn ]
指眼前的祸患。《淮南子·人间训》:“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人过之则探鷇,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
接绝 [ jiē jué ]
建祠以祀死于国事的士民。《管子·入国》:“九曰接絶……所谓接絶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於上而祠之,…
先生 [ xiān sheng ]
(一)、老师。(二)、对知识界男子的尊称。(三)、旧指账房管账的或从事文书工作的人。(四)、旧指以说书、相面、算卦、…
獃头獃脑 [ dāi tóu dāi nǎo ]
形容愚钝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姓杨的杨老头子来讨帐,住在庙里,獃头獃脑,口里説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
致良知 [ zhì liáng zhī ]
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 明 王守仁 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
分子 [ fēn zǐ,fèn zǐ ]
[ fēn zǐ ](一)、见〖分数〗(二)、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本物质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组成。[ …
苻朗皁白 [ fú lǎng zào bái ]
(今读ú)谓晋苻朗善识味,食鹅能知其毛色之事。《晋书·苻朗载记》:“﹝苻朗﹞善识味,咸酢及肉皆别所由。会稽王司马道子…
有识 [ yǒu shí ]
(一)、有见识。汉 刘向《说苑·善说》:“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讎於弱 薛,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
迂合 [ yū hé ]
遇合。《宋书·颜延之传》:“亦犹生有好丑,死有夭寿,人皆知其悬天;至於丁年乖遇,中身迂合者,岂可易地哉!是以君子道命…
语感 [ yǔ gǎn ]
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人们凭着语感可判断句子的正误,却不一定能说出道理来。语感的强弱与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的多少有关。
工专 [ gōng zhuān ]
传授工科知识、训练工业技能、培养实用工业人才的专科学校。设有电子、机械、工业管理、建筑、纺织等科。有二年制、三年制与…
内隐记忆 [ nèi yǐn jì yì ā ā a eo wài xiǎn jì yì ī ā ā a eo ]
整体来看长期记忆可被分为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或称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冬学 [ dōng xué ]
农村在冬闲时开办的季节性学校。 宋 陆游 《冬日郊居》诗:“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自注:“农家十月,乃遣…
畏天知命 [ wèi tiān zhī mìng ]
畏天知命 谓知天命,识时务。《后汉书·冯异传》:“昔 微子 去 殷 而入 周 , 项伯 畔 楚 而归 汉 ……彼皆畏…
断缐鹞子 [ duàn xiàn yào zǐ ]
犹言断线风筝。鷂子,指纸鸢,鸟形风筝。《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这廝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鷂子,一…
深藏若虚 [ shēn cáng ruò xū ]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把宝贵的东西收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后也用以比喻有知…
锥指 [ zhuī zhǐ ]
以锥指地。喻学识浅陋,所知有限。语出《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钱锺书 《<管锥编>序…
【词语拼音】zhī shí hùn zǐ
【词语解释】 知识混子,是指心思没在学术上,所做的工作是想法设法游说官方采用他们的主张,或者替利益集团说话,顺便从中分一杯羹的一群人。 知识混子-时尚名片 知识混子,是指心思没在学术上,所做的工作是想方设法游说官方采用他们的主张,或者替利益集团说话,顺便从中分一杯羹的一群人。“知识混子”每年东拉西扯拼凑些“学术垃圾”来应对职称考核和科研成果考查,然后水到渠成一级级地熬得教授的头衔和待遇,靠着饿不死也富不到哪儿去的薪水和稿费、外聘讲课费过生活。 知识混子-来源 修车博士董冰 2007年辞职去修电动车的清华大学博士董冰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值得玩味的概念:“知识混子”。这位博士生说,“我就是个知识混子,心思就没在学术上。我也不骗别人,我也搞不出太多学术的东西来,但按照中国的学术体系,到了一定年头,按资历我也可当上教授。” 董博士到底是学理论出身,概念提出得既准确又适时,不知当下众多“学者”看了这段话之后做何感想,会否将自己和“知识混子”这个概念联系起来。其实现在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的“知识混子”不少,他们并没有虔诚的向学之心和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理想以及相关能力,只是出于生活轨迹的惯性,不得不原地转圈,每年东拉西扯拼凑些“学术垃圾”来应对职称考核和科研成果考查,然后水到渠成一级级地熬得教授的头衔和待遇,靠着饿不死也富不到哪儿去的薪水和稿费、外聘讲课费过生活。能立起个项目拿到一笔科研经费,已经是大喜过望,但那也要靠人际关系的长期苦心经营,多半人达不到这种境界。网上流行晒工资,那些对于薪水和现状大发牢骚的人,除去累得半死的小白领以外,相当比例是留在大学里的年轻人,看不到前途,也不知道如何或者是不想努力改变现状。 真正的知识分子,能够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创造来改变命运,并且懂得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方法享受知识,享受人生。这些人,不管是有钱的没钱的,有名的没名的,心在,所以状态在,所以不痛苦,所以自得其乐。 并不是任何人都能体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知识混子们,心不在书,状态自然不在,所以迷惘,所以抱怨。董博士的出走,应该带给诸多知识混子们一些震动。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要走出象牙塔去修电动车、去卖肉、去修脚或者去当陪聊才能开创人生新天地。混得心安理得的人,完全有理由留在校园给知识精英们当分母。但是至少,混得不如意的人,可以考虑让自己的创造力和多余精力得到合理释放。 知识混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