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管闚天 [ yòng guǎn kuī tiān ]
从管子里看天。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庄子·秋水》:“是直用管闚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譬犹以管闚天…
陶溶 [ táo róng ]
熏陶浸染。 许杰 《好人与坏人》:“我们这一批知识分子呢,却是或多或少,都受了这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陶溶。”
小见 [ xiǎo jiàn ]
(一)、小见识;浅见。(二)、略见,略知。(三)、汉代诸侯王朝见天子的仪制之一。即于禁门内宴见,为非正式的朝见。
混堂 [ hùn táng ]
澡堂,浴室。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北地赏柳》:“ 焦达卿 云: 韃靼 地面极寒,并无花木……仅有一处开混堂,得…
习察 [ xí chá ]
谓学习省察。语本《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朱熹 集注:“著者,知…
庸讵 [ yōng jù ]
岂;何以;怎么。《庄子·齐物论》:“庸詎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庸詎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耶!” 晋 潘岳 《秋兴赋》:“…
缾管 [ píng guǎn ]
《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挈缾…
瓮里酰鸡 [ wèng lǐ xiān jī ]
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庄子·田子方》:“ 孔子 出,以告 颜回 曰:‘ 丘 之於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
以微知着 [ yǐ wēi zhī zhe ]
以微知着(以微知著) 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故 子胥 知…
论世知人 [ lùn shì zhī rén ]
lùn shì zhī rén 论世知人(論世知人) 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
识味 [ shí wèi ]
知味;辨味。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弃常珍而嗜乎异饌者,恶覩其识味也。”《晋书·苻朗载记》:“又善识味,咸酢及…
指识 [ zhǐ shí ]
(一)、识别。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鄙陋之夫,不知学问之有流派,见人学问眩於目而莫能指识,则概名之曰考据家…
黨部 [ dǎng bù ]
(一)、派别。清 陈田《明诗纪事辛籤·陈良谟》:“全祖望《甬上耆旧集》:公为人木訥,当广座辨论锋起,独默然。然其居官…
公知 [ gōng zhī ]
公知即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缩略,指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
九儒十丐 [ jiǔ rú shí gài ]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洞穴篇 [ dòng xué piān ]
目录1 内容摘要2 洞穴隐喻3 在教育上的启示4 柏拉图的形上学5 柏拉图的知识论 内容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中,…
静因之道 [ jìng yīn zhī dào ]
战国时期一部分道家的认识方法。认为心要保持虚静,并因应事物之理而偶合之,才能有正确的认识。《管子·心术上》:“是故有…
百家争呜 [ bǎi jiā zhēng wū ]
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
队伍 [ duì wu ]
(一)、军队:从队伍上转业回来。(二)、有组织的集体:干部队伍。知识分子队伍。(三)、有组织的群众行列:游行队伍。排…
十儒九丐 [ shí rú jiǔ gài ]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智识阶级 [ zhì shí jiē jí ]
指知识分子阶层。孙中山《中国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俄之反革命派,为官僚与智识阶级。”瞿秋白《饿乡纪程》八:“劳工…
测识 [ cè shí ]
推测知悉。宋 李纲《论进兵札子》:“陛下十数年来,委任诸将……驾御之术,固非愚臣之所能测识。”明 李东阳《再答镜川先…
往行 [ wǎng xíng ]
(1).指先贤的德行。《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孔颖达 疏:“多记识前代之言,往贤之行,使多…
电视片 [ diàn shì piàn,diàn shì piānr ]
[ diàn shì piàn ]〈名〉供电视台播映的片子,内容多为介绍人物、科学知识、地区风貌等。[ diàn s…
以微知著 [ yǐ wēi zhī zhuó ]
以微知著 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故 子胥 知 姑苏 之有…
【词语拼音】zhī shí hùn zǐ
【词语解释】 知识混子,是指心思没在学术上,所做的工作是想法设法游说官方采用他们的主张,或者替利益集团说话,顺便从中分一杯羹的一群人。 知识混子-时尚名片 知识混子,是指心思没在学术上,所做的工作是想方设法游说官方采用他们的主张,或者替利益集团说话,顺便从中分一杯羹的一群人。“知识混子”每年东拉西扯拼凑些“学术垃圾”来应对职称考核和科研成果考查,然后水到渠成一级级地熬得教授的头衔和待遇,靠着饿不死也富不到哪儿去的薪水和稿费、外聘讲课费过生活。 知识混子-来源 修车博士董冰 2007年辞职去修电动车的清华大学博士董冰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值得玩味的概念:“知识混子”。这位博士生说,“我就是个知识混子,心思就没在学术上。我也不骗别人,我也搞不出太多学术的东西来,但按照中国的学术体系,到了一定年头,按资历我也可当上教授。” 董博士到底是学理论出身,概念提出得既准确又适时,不知当下众多“学者”看了这段话之后做何感想,会否将自己和“知识混子”这个概念联系起来。其实现在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的“知识混子”不少,他们并没有虔诚的向学之心和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理想以及相关能力,只是出于生活轨迹的惯性,不得不原地转圈,每年东拉西扯拼凑些“学术垃圾”来应对职称考核和科研成果考查,然后水到渠成一级级地熬得教授的头衔和待遇,靠着饿不死也富不到哪儿去的薪水和稿费、外聘讲课费过生活。能立起个项目拿到一笔科研经费,已经是大喜过望,但那也要靠人际关系的长期苦心经营,多半人达不到这种境界。网上流行晒工资,那些对于薪水和现状大发牢骚的人,除去累得半死的小白领以外,相当比例是留在大学里的年轻人,看不到前途,也不知道如何或者是不想努力改变现状。 真正的知识分子,能够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创造来改变命运,并且懂得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方法享受知识,享受人生。这些人,不管是有钱的没钱的,有名的没名的,心在,所以状态在,所以不痛苦,所以自得其乐。 并不是任何人都能体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知识混子们,心不在书,状态自然不在,所以迷惘,所以抱怨。董博士的出走,应该带给诸多知识混子们一些震动。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要走出象牙塔去修电动车、去卖肉、去修脚或者去当陪聊才能开创人生新天地。混得心安理得的人,完全有理由留在校园给知识精英们当分母。但是至少,混得不如意的人,可以考虑让自己的创造力和多余精力得到合理释放。 知识混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