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踞 [ yǎn jù ]
弯腰蹲着。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有一碑卧楼板,偃踞而録之。”
旁録 [ páng lù ]
广泛抄录。《新唐书·柳仲郢传》:“﹝ 柳仲郢 ﹞旁録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领务 [ lǐng wù ]
犹统辖。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 永贞 之初,权臣领务。遂奏録用,盖闻虚名。”
通驭 [ tōng yù ]
统领驾驭。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符録之用,充志壹神,以通驭万灵。”
誊録官 [ téng lù guān ]
誊录院负责誊录考生试卷事务的官员,在进士举人和五种贡生中选派,由皇帝任命。《清史稿·选举志三》:“ 乾隆 九年停其例…
佉经 [ qū jīng ]
指 印度 佛经。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诗:“ 佉 经梵刻著録重,千番百轴光熊熊。”
诇人 [ xiòng rén ]
刺探情报的人。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有詗人録詔报 云南 , 云南 词不逊。”
甘锐侯 [ gān ruì hòu ]
笋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笋》:“《清异録》:‘虚中子生子茁,封甘鋭侯。’按:谓笋也。”
削定 [ xuē dìng ]
犹删定。《明史·杨慎传》:“预修《武宗实録》,事必直书。总裁 蒋冕 、 费宏 尽付藳草,俾削定。”
鲰鳞 [ zōu lín ]
小杂鱼。 宋 宋祁 《益州方物略记·石鳖鱼》:“鯫鳞幺质,本不登俎,以味见録,虽细犹捕。”
开假 [ kāi jiǎ ]
销假。《儒林外史》第八回:“话説 王员外 才到京开假,早见长班领报録人进来叩喜。”
凭由 [ píng yóu ]
官府发给的凭证。《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三》:“应有客户元佃繫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仍仰县司给予凭…
避寝损膳 [ bì qǐn sǔn shàn ]
同“避殿损膳”。唐李峤《晚秋喜雨》诗序:“天子虑深求瘼,念在责躬,避寝损膳,録寃弛役。”
録民 [ lù mín ]
传说中的一种异人。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境异》:“録民,膝不朽,埋之,百二十年化为人。”
醉扶归 [ zuì fú guī ]
曲牌名。南、北曲仙吕宫过曲。南曲全曲六句,四十一字,六韵。北曲全曲六句,三十五字,六韵。
昏迈 [ hūn mài ]
昏昧而年迈。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除録事参军,则县令中昏迈常常之流,可去数百人矣。”
委曲 [ wěi qū ]
(一)、(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委曲婉转。委曲的溪流。(二)、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告知委曲。
报书 [ bào shū ]
回信。汉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唐 杜甫《重过何氏》诗:“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通赇 [ tōng qiú ]
犹通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祇凭荐牘之倖收,并冀通賕之滥録。”
鯫鱗 [ zōu lín ]
小杂鱼。宋 宋祁《益州方物略记·石鳖鱼》:“鯫鳞幺质,本不登俎,以味见録,虽细犹捕。”
劫主 [ jié zhǔ ]
抢劫的主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歷十餘年,时所在劫盗, 昭之 被横録为劫主,繫狱 餘杭 。”
议章 [ yì zhāng ]
(1).指原情议罪的法规。《唐律疏议·名例·八议者》:“此名‘议章’。八议人犯死罪者,皆条録所犯应死之坐及録亲、故、…
却曲 [ què qǔ ]
亦作“却曲”。屈曲;曲折。
甘鋭侯 [ gān ruì hóu ]
笋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笋》:“《清异録》:‘虚中子生子茁,封甘鋭侯。’按:谓笋也。”
乾録 [ gān lù ]
指指帝王的著作。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逮乎俯应归运,仰修乾録,载笔握简,各有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