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拄 [ zhī zhǔ ]
(一)、支撑。(二)、指用于支撑之物,支柱。(三)、抵触,抵制。
总国 [ zǒng guó ]
律令制以前大和政权称呼后来的令制国体系中相当于下总国、上总国、安房国等三国的地域名。
制礼作乐 [ zhì lǐ zuò yuè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制定礼乐,泛指国家文物制度的制定。礼记˙明堂位: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总辔 [ zǒng pèi ]
(一)、控制缰绳。(二)、喻掌握纲要。(三)、犹系马。谓停驻。
土窑 [ tǔ yáo ]
(一)、窑洞。(二)、烧制陶器的窑。(三)、手工开采的煤窑。
甄陶 [ zhēn táo ]
(一)、烧制瓦器。(二)、化育;培养造就。(三)、喻天地,造化。
旧典 [ jiù diǎn ]
(一)、旧时的制度、法则。(二)、古代的典籍。(三)、老典故。
锦带 [ jǐn dài ]
(一)、锦制的带子。(二)、即莼菜。(三)、花名。又名海仙花。
制指 [ zhì zhǐ ]
支配,使唤。《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九年》:“上所赐奴婢,卒不肯穷屈,奏请纳之,悉自市寒贱可制指者。”胡三省 注:“制…
效功 [ xiào gōng ]
(一)、考核百工制造的器物。(二)、效劳,立功。(三)、犹功效。
玉斝 [ yù jiǎ ]
(一)、亦作“玉斚”。玉制的酒器。(二)、酒杯的美称。(三)、指酒。
一窝丝 [ yī wō sī ]
(一)、一团头发。(二)、饴糖的一种加工制品,用拔糖棒多次拉制而成,色白酥松。(三)、一种细长的切面。
瑶轸 [ yáo zhěn ]
(一)、华美的车子。(二)、玉制的琴轸。借指琴。(三)、指琴曲。
玉轸 [ yù zhěn ]
(一)、天子车舆的美称。(二)、玉制的琴柱。(三)、借指琴瑟。
汋乐 [ yuè lè ]
古乐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周公 辅 成王 受命,作宫邑于 洛阳 ,成 文 武 之制,作《…
翠凤 [ cuì fèng ]
(一)、以翠羽制成的凤形旗饰。(二)、天子所乘饰以翠羽的凤形车驾。亦借指天子。(三)、翠玉制的凤形首饰。
进士及第 [ jìn shì jí dì ]
明、清之制,通过殿试的举子即可取得进士称号。殿试分三甲,一甲仅三名,赐进士及第。
工专 [ gōng zhuān ]
传授工科知识、训练工业技能、培养实用工业人才的专科学校。设有电子、机械、工业管理、建筑、纺织等科。有二年制、三年制与…
铁铍 [ tiě pí ]
古代的兵器,铁铍由铁制铍首、柲和铜镦三部分组成。
机发 [ jī fā ]
(一)、谓以机关制动。(二)、谓以弩机发射。(三)、比喻迅捷。
终制 [ zhōng zhì ]
(一)、父母去世服满三年之丧。《北齐书·高乾传》:“先是 信都 草创,军国权舆,乾 遭丧不得终制。”唐 元稹《南阳郡…
十二肢 [ shí èr zhī ]
指人体的十二个部位。《淮南子·天文训》:“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
陶匏 [ táo páo ]
(一)、陶制的尊、簋、俎豆和壶等器皿。(二)、泛指实用而合于古制的器用。(三)、指古代乐器。(四)、比喻教化。
玉杓 [ yù sháo ]
(一)、玉制的杓子。(二)、指北斗柄部的玉衡、开阳、摇光三星。
金鹅 [ jīn é ]
(一)、金色的鹅。(二)、金色鹅形饰品。(三)、金制的鹅形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