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几 [ zhàng jǐ ]
亦作“杖机”。拐杖与几案。多为老人用具。杖,行走中扶持;几,平时靠倚。
杖舄 [ zhàng xì ]
(一)、拐杖与鞋子。(二)、谓拄杖行走。
杖脊 [ zhàng jǐ ]
以杖挞脊背。杖刑中最重的一种。
小杖 [ xiǎo zhàng ]
(1).较轻的责打。《后汉书·崔寔传》:“ 钧 曰:‘ 舜 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2).古代刑…
杖钱 [ zhàng qián ]
(一)、旧时犯人打点行杖公人俾得从轻杖打所用的钱。(二)、“杖头钱”的省称。
杖朝 [ zhàng cháo ]
《礼记·王制》:“八十杖於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 唐 韩偓 《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
禅锡 [ chán xī ]
即佛教法器锡杖,杖头有锡环,故名。
棰楚 [ chuí chǔ ]
(一)、指鞭杖之类刑具。亦以称鞭杖之刑。(二)、箠楚:本指棍杖之类,引申为拷打。
策杖 [ cè zhàng ]
拄杖。也称杖策。三国 魏 曹植《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唐 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策杖时能出…
等长杖 [ děng cháng zhàng ]
宋 代募兵,按身高分等第,后以不同长度的木杖为度量标准,称为“等长杖”。又称等杖。
九节杖 [ jiǔ jié zhàng ]
(一)、传说仙人所用的手杖。(二)、泛指手杖。
枯藜 [ kū lí ]
(一)、指藜杖。(二)、老翁常杖藜,因以为其代称。
权杖 [ quán zhàng ]
1、一种木杖或金属杖,常由执权杖者、执礼杖者或司法行政执行官持着,走在高官职者之前;标志主教等职权。2、借指权威或职…
杖头傀儡 [ zhàng tóu kuǐ lěi ]
即杖头木偶。参见“ 杖头木偶 ”。
酸杖 [ suān zhàng ]
虎杖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虎杖》。
杖限 [ zhàng xiàn ]
(一)、谓刑法规定的杖击数目。(二)、即杖限文书。
杖家 [ zhàng jiā ]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
杖制 [ zhàng zhì ]
对刑杖大小、长短的规定。历代形制不一。《隋书·刑法志》:“杖皆用生荆,长六尺……大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八分半。…
拿刀弄杖 [ ná dāo nòng zhàng ]
拿刀弄杖 使用刀杖;动武。《红楼梦》第二五回:“ 寳玉 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亦作“ 拿刀动杖 …
杖圣 [ zhàng shèng ]
依靠圣人。 汉 陆贾 《新语·辅政》:“杖圣者帝,杖贤者王。”
青筇杖 [ qīng qióng zhàng ]
筇竹制成的手杖。筇竹,出 四川 邛崃山,可为手杖。
负杖 [ fù zhàng ]
倚杖;扶杖。《礼记·檀弓下》:“公叔禺人 遇负杖入保者息。”郑玄 注:“见走辟 齐 师将入保,罢倦加其杖颈上,两手掖…
锡环 [ xī huán ]
锡杖杖首的圆环。摇杖可振环发声。 唐 陆龟蒙 《寒日逢僧》诗:“瘦脛高褰梵屧轻,野塘风劲锡环鸣。”
灵寿杖 [ líng shòu zhàng ]
用灵寿木做的手杖。《汉书·孔光传》:“赐太师灵寿杖。” 颜师古 注:“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
杖子 [ zhàng zi ]
障子(多用于地名):大杖子(在河北)。宋杖子(在辽宁)。
【词语拼音】zhàng qī
【词语解释】旧时一种服丧礼制。杖,是居丧时拿的棒;期,是一年之丧。期服用杖的称“杖期”;不用杖的则称“不杖期”。如:嫡子、众子为庶母丧,服杖期。夫为妻丧,如父母不在,服杖期;若父母在,则服不杖期。参阅《仪礼·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