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佛 [ sān shí wǔ fú ]
拼音:sān shí wǔ fó 解释:“三十五佛” 指常住十方…
四摄 [ sì shè ]
佛教语。谓菩萨为摄受众生归依佛法而常行的四事。布施摄:惠以财物、佛法等;爱语摄:善言慰喻;利行摄:行善利人;同事摄:…
无所得 [ wú suǒ dé ]
佛教上指修行者证得空性时,心中没有自己证得什么的心念。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经》:「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
方分 [ fāng fēn ]
指空间。 章炳麟 《国家论》:“一切物质皆有外延,此本无当然之理,特以据有方分,互不相容,则不得已而生肤廓。” 胡适…
圆通大士 [ yuán tōng dà shì ]
观音的别称。《楞严经》卷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
观世音菩萨 [ guān shì yīn pú sà ]
佛教菩萨名。为阿弥陀佛的左脇侍。西方三圣之一。是慈悲的象徵,当众生有苦难时,只要称念他的名号,即可获得解脱苦厄。他还…
久念 [ jiǔ niàn ]
(1).反复深思。《后汉书·窦宪传》:“帝大怒,召 宪 切责曰:‘深思前过,夺主( 沁水公主 )田园时,何用愈 赵高…
忆念 [ yì niàn ]
(一)、记忆。《大庄严经》卷一:“何故忆而不忘失?答曰:以有念觉与心相应,便能忆念三世之事而不忘失。”宋 叶适《文林…
道绰 [ dào chuò ]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卫。唐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他是继承北魏昙鸾净土思想的大师,也是净土宗的创始人之一。提倡称…
礼忏 [ lǐ chàn ]
佛教语。谓礼拜佛菩萨,诵念经文,以忏悔所造之罪恶。通称拜忏。《梁书·处士传·庾詵》:“晚年以后,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
菩提子 [ pú tí zǐ ]
菩提树及无患子的实,可作念佛的数珠。《校量数珠功德经》:“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时掐念,或但手持,诵数一遍,其福无量…
赞服 [ zàn fú ]
赞美叹服。 清 孔尚任 《与张山来书》:“是日发辞吐论,惟足下为雄;载卷携书,惟足下为富,盖不止一诗之冠冕集中也。别…
前後际断 [ qián hòu jì duàn ]
佛家语。谓有为法之前际后际断绝而不常佳也。但观之似不断绝者,以前后相续故也。《维摩法》:「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
虚中 [ xū zhōng ]
(一)、没有杂念,心神专注。(二)、身体内部虚弱。(三)、虚心;谦虚。(四)、空腹;中空。(五)、石钟乳之别名。见明…
佛豆 [ fú dòu ]
即蚕豆。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佛豆;丰粒茂苗,豆别一类。秋种春敛,农不常蒔。”自注:“豆粒甚大而坚,农夫不…
斗战剩佛 [ dòu zhàn shèng fú ]
斗战胜佛是佛教里面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西游记》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孙悟空最后被封…
弥勒 [ mí lè ]
梵语Maitreya音译,意译“慈氏”。著名的未来佛。我国的 弥勒 塑像胸腹坦露,面带笑容。传说 五代 时 布袋和尚…
贷赊 [ dài shē ]
借贷,赊欠。 宋 黄庭坚 《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深念烦邻里,忍穷禁贷赊。” 宋 陈造 《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
外心 [ wài xīn ]
(一)、由于爱上了别人而产生的对自己的配偶不忠诚的念头,旧时也指臣子勾结外国的念头。(二)、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
大劫 [ dà jié ]
◎ 大劫 dàjié[serious disaster] 大劫难。本为佛教用语详细解释(…
情伤 [ qíng shāng ]
伤心,悲伤。南朝 宋 谢灵运《送雷次宗》诗:“志苦离念结,情伤日月慆。”后蜀 顾敻《浣溪沙》词:“惆悵经年别 谢娘,…
面壁 [ miàn bì ]
(一)、脸对着墙,指对事情不介意或无所用心。(二)、佛教指脸对着墙静坐默念。南北朝时印度僧达摩来华,据传在嵩山少林寺…
拉卜愣寺庙会 [ lā bo lèng sì miào huì ]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境内,是藏传佛教在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的一个中心,代表了藏传佛教的经义教规,是藏族及其它民族对佛…
借用 [ jiè yòng ]
(一)、借别人的东西来使用:借用一下你的铅笔。(二)、把用于某种用途的事物用于另一种用途:“道具”这个名词原来指和尚…
星沙 [ xīng shā ]
湖南省 长沙市 的别名。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 星沙 初下,望重湖远水,长云漠漠。” 李淑一 《毛主席招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