顑頷 [ kǎn hàn ]
形容因吃不饱而面黄肌瘦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低头折节 [ dī tóu zhé jié ]
低头:低下头屈服。折节:使自己屈于别人。低头折节,相当于低头屈膝,意即,低下头,丧失气节,屈服于他人。
违才 [ wéi cái ]
亦作“违材”。谓委屈其才能;屈才。
高下在心 [ gāo xià zài xīn ]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淹屈 [ yān qū ]
(一)、谓屈居下位。(二)、犹委屈,劳驾。
折节下贤人 [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 ]
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鸣冤 [ míng yuān ]
喊叫冤屈:击鼓鸣冤。鸣冤叫屈。
曲节 [ qǔ jié ]
犹屈节。谓屈己下人,降身相从。
憋屈 [ biē qū ]
有委屈而感到憋闷:你有憋屈的事儿,别闷在心里。憋屈得真想大哭一场。
重皮叠髓 [ zhòng pí dié suǐ ]
形容说话重复、噜苏。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南后:你不必把我当成张仪,不要这样重皮迭髓地说!”
偻指可数 [ lóu zhǐ kě shǔ ]
释义 义参「屈指可数」。见「屈指可数」条。
不挠不屈 [ bù náo bù qū ]
不挠不屈(不撓不屈) 同“ 不屈不挠 ”。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dà zhí ruò qū,dà qiǎo ruò zhuō ]
屈:枉屈。极为正直的人,表面上好像枉屈;极为灵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笨拙。
三闾大夫 [ sān lǘ dài fū ]
战国楚官名,掌昭、屈、景三姓贵族。屈原曾任此职。汉王逸《离骚序》:“屈原与楚同姓,仕於怀王为三閭大夫。”南朝宋颜延之…
卑身屈体 [ bēi shēn qū tǐ ]
卑身屈体(卑身屈體) 见“ 卑身贱体 ”。
卑屈 [ bēi qū ]
卑躬屈膝带着谄媚卑屈的样子
屈平 [ qū píng ]
人名。指战国时人屈原。参见「屈原」条。
不阿不挠 [ bù ē bù náo ]
释义 义参「不屈不挠」。见「不屈不挠」条。
抱屈 [ bào qū ]
因受委屈而心中不舒畅。也说抱委屈。
二屈 [ èr qū ]
春秋 时 晋国 南屈 北屈 二邑的合称。
蜿蝉 [ wān chán ]
(一)、蛟龙盘屈貌。(二)、指萦回屈曲。
一诎一信 [ yī qū yī shēn ]
诎:通“屈”,弯曲;信:通“伸”,伸展。一屈一伸。
忠贞不屈 [ zhōng zhēn bù qū ]
忠诚而坚定不屈。形容不向邪恶屈服。
强屈 [ qiáng qū ]
亦作“彊屈”。迫使屈服。《三国志·魏志·张范传》:“ 袁术 备礼招请, 范 称疾不往, 术 不彊屈也。”
否屈 [ pǐ qū ]
犹言困顿受挫。《释名·释言语》:“拙,屈也。使物否屈不为用也。” 唐 王勃 《上百里昌言疏》:“君子不以否屈而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