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珠 [ jì zhū ]
佛教语。国王发髻中的明珠。语本《法华经·安乐行品》:“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説,於诸説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
觉悟 [ jué wù ]
(一)、由迷惑而清醒:他觉悟过来了。(二)、对一种政治理论或社会理想的认识程度和为实现它而奋斗的精神。(三)、佛教指…
忘象得意 [ wàng xiàng dé yì ]
忘记物象,得到真谛。
真庭 [ zhēn tíng ]
(一)、谓神仙之殿庭。(二)、指真谛之所在。
劚山觅玉 [ zhú shān mì yù ]
比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谛。
真寂 [ zhēn jì ]
佛教语。谓佛之涅槃。对二乘之伪涅槃而言,故谓之真寂。后指僧人死亡。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真寂之体,本…
感悟 [ gǎn wù ]
有所感触而领悟:在奋斗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僧佉 [ sēng qū ]
梵语的音译。意译“数论”。古代 印度 哲学的一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自性”,其中包含互相矛盾配合的三“德”…
衆星环极 [ zhòng xīng huán jí ]
堵塾铩の??罚骸捌┤绫背剑?悠渌??谛枪仓?!北背剑?奔?恰9玻?
和德 [ hé dé ]
(一)、谓惠及百姓之恩德。(二)、指事物的妙谛。
诚谛 [ chéng dì ]
(一)、真实而详审。(二)、真谛,真正的道理或意义。
三论宗 [ sān lùn zōng ]
中国 佛教宗派。崇尚 印度 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 后秦 鸠摩罗什 译出“三论”后,…
的旨 [ de zhǐ ]
真谛。 唐 常达 《山居》诗之七:“ 胡 僧论的旨,物物唱圆成。”
喧引 [ xuān yǐn ]
犹喧嚣。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幽境湛默,人肆諠引。”
审谛 [ shěn dì ]
仔细地看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聊斋志异·促织》
真谛 [ zhēn dì ]
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要弄清其中的真谛实非易事
瑜伽行派 [ yú jiā xíng pài ]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派以弥勒、无着、世亲之学为宗。主张一切现象都是心识所转化变现。只有心识是真实存在,现象是幻有。立…
苦集灭道 [ kǔ jí miè dào ]
佛教语。亦名四谛。苦为生老病死,集为集聚骨肉财货,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槃境界的正道。《般若波罗…
罗马教会 [ luó mǎ jiào huì ]
基督宗教旧教派之一。以教皇居于罗马梵谛冈而得名。参见「天主教」条。
唯识宗 [ wéi shì zōng ]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以弥勒、无着、世亲之学为宗。主张一切现象都是心识所转化变现。只有心识是真实存在,现象是幻有。创…
陀罗骠 [ tuó luó biāo ]
佛教语。 印度 胜论派哲学说明宇宙万有的六原理(六谛,译为六句义)中的第一实句义,即水、火、风……九种。亦所谓万物皆…
阴妄一念 [ yīn wàng yī niàn ]
据天台宗的意旨,说现前介尔的妄心圆具三千诸法,含藏圆融三谛之妙□z,故得以成为所观之境。
冻泉 [ dòng quán ]
寒凉的泉水。 唐 杜甫 《谒真谛寺禅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偏嗜 [ piān shì ]
嗜好;特殊的爱好。郑振铎《西谛书话·失书记》:“二十多年来,因为研究的需要和个人的偏嗜,收购了不少古书。”
横构 [ héng gòu ]
犹虚构。 南朝 梁 萧统 《解二谛义》:“真实之体,自无浮幻。惑者横构,谓之为有。无伤真实,体自虚玄。”英文翻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