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约 [ jiè yuē ]
(一)、如戒约束。(二)、戒律。
儆惕 [ jǐng tì ]
(一)、戒惧。(二)、指使戒惧。
系谱 [ xì pǔ ]
以亲子关系来记述一个家族或一个氏族世系的谱牒
条牒 [ tiáo dié ]
(1).通令;通告。《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宫女旷积,而黄门復走州郡,条牒民女,有钱则舍,无钱则取,怨呼道路,…
戒乘缓急 [ jiè chéng huǎn jí ]
是佛教术语,戒,即戒律。
投牒 [ tóu dié ]
(一)、呈递诉状。《北齐书·魏收传》:“众口諠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收 无以抗之。”《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
熏戒 [ xūn jiè ]
(一)、同“薰戒”。(二)、焚香斋戒。
戒奢宁俭 [ jiè shē níng jiǎn ]
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戒取 [ jiè qǔ ]
执行邪戒却以为是正戒。
宦牒 [ huàn dié ]
犹宦籍。 唐 李商隐 《为舍人绛郡公上李相公启》:“自随宦牒,遽忝恩荣,位至圭符,宠当金紫。” 宋 陆游 《将之荣州…
图牒 [ tú dié ]
(一)、亦作“图谍”。图籍表册。(二)、犹谱牒。(三)、指图谶。
想尔九戒 [ xiǎng ěr jiǔ jiè ]
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
戒心 [ jiè xīn ]
戒备之心;警惕心:存有戒心。
引为鉴戒 [ yǐn wéi jiàn jiè ]
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绳一戒百 [ shéng yī jiè bǎi ]
绳一戒百(繩一戒百) 谓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元 柯丹丘 《荆钗记·遣音》:“依条按法,想绳一戒百谁不怕。”
比丘戒 [ bǐ qiū jiè ]
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又作…
尸罗 [ shī luó ]
梵语的音译。义译为戒、善戒、善行等。谓精进持戒,防止身、口、意作恶。
宿戒 [ sù jiè ]
(一)、古代举行祭祀等礼仪前十日,与祭者斋戒两次,第二次斋戒在事前第三日进行,称宿戒。(二)、事先警戒。
不惩 [ bù chéng ]
(一)、不制止。(二)、不戒惧;不警戒。
整会 [ zhěng huì ]
正式通知,知会。宋 叶适《嘉泰三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三》:“臣仔细考究,乃有本州合得财赋,递年循习不加整会者二事。”《续…
戒赌 [ jiè dǔ ]
戒绝赌博嗜好。如:「他已经戒赌了。」
戒诗 [ jiè shī ]
(一)、自我警戒的诗。(二)、戒除做诗。
止持戒 [ zhǐ chí jiè ]
佛教戒律中属于防非止恶,行之则犯的戒,如五戒或比丘戒之类。《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四》:「禁防身口不造诸恶目之曰…
敬戒 [ jìng jiè ]
警戒;戒备。《周礼·夏官·职方氏》:“攷乃职事,无敢不敬戒。”《荀子·大略》:“敬戒无怠。”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
劝善戒恶 [ quàn shàn jiè è ]
劝善戒恶(勸善戒惡) 见“ 劝善惩恶 ”。
【词语拼音】jiè dié
【词语解释】即度牒。僧尼受大戒的凭证。 宋 王溥 《唐会要·僧尼所隶》:“﹝ 会昌 ﹞六年五月制……所度僧尼,令祠部给牒。”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今之僧尼戒牒云,知月黑白大小及结、解夏之制,皆五 印度 之法也。”按,月生至满为白月,月亏至晦为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