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心 [ zhú xīn ]
亦作“烛芯”。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惟那木 [ wéi nà mù ]
南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南烛》。
风烛残年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比喻随时 可能死亡的晚年。风烛:风中燃烧的蜡烛。
双蕊 [ shuāng ruǐ ]
一个烛芯上结出的两个烛花。旧时认为是喜事的征兆。 宋 吕渭老 《念奴娇·赠希文宠姬》词:“素鲤频传,蕉心微展,双蕊明…
馋脂 [ chán zhī ]
指经烛火燃蚀后滴下的烛油。 清 陈维崧 《换巢鸾凤·咏烛》词:“烧残终有泪,剪断岂无心,馋脂注得十分深。”
蜜炬 [ mì jù ]
蜡烛。
蜡光 [ là guāng ]
烛光。
蜜烛 [ mì zhú ]
即蜡烛。《西京杂记》卷四:“ 闽越王 献 高帝 石蜜五斛,蜜烛二百枚。” 宋 翁元龙 《绛都春·秋晚海棠与黄菊盛开》…
烛灺 [ zhú xiè ]
烛将尽。亦指烛的馀烬。《花月痕》第十四回:“正香销烛灺,月斜人定。” 章炳麟 《訄书·公言》:“烛灺钧冶之上,七色而…
烛尽光穷 [ zhú jìn guāng qióng ]
蜡烛燃尽,烛光消失。比喻人死后意识也消灭。
金荷 [ jīn hé ]
(一)、见“金荷叶”。(二)、烛台上承烛泪的器皿。形如莲叶,用金、银或铜制成,亦借指烛。
烛乘 [ zhú chéng ]
烛车。
烛燿 [ zhú yào ]
(一)、照耀。《汉书·宣帝纪》:“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燿齐宫,十有餘刻。”颜师古 注:“烛,亦照也。”晋 成公绥《…
鹤焰 [ hè yàn ]
(一)、亦作“鹤燄”。烛火。因烛台竦立如鹤,故称。(二)、见“鹤焰”。
烛华 [ zhú huá ]
见“烛花”。
燕说 [ yàn yuè ]
指穿凿附会之说。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 人有遗 燕 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
筋结 [ jīn jié ]
拼音:jīn jié 解释:筋结是体表出现成串或散在性的结块。肝主筋,肝失调达,血气凝结而成。《杂病源…
官烛 [ guān zhú ]
公家供给、供官吏办公用的蜡烛。《初学记》卷二五引 三国 吴 谢承《后汉书》:“巴祇 为 扬州 刺史,与客坐闇中,不然…
烛奴 [ zhú nú ]
原为雕刻成人形的烛台。后泛指烛台。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烛奴》:“﹝ 申王 ﹞每夜宫中与诸王贵戚聚宴,以龙…
仙音烛 [ xiān yīn zhú ]
烛台名。烛点燃时,引动机关,发为音乐,故称。
蜡捻 [ là niǎn ]
蜡烛。
釭烛 [ gāng zhú ]
灯烛。
花烛 [ huā zhú ]
旧式结婚新房里点的蜡烛,上面多用龙凤图案等做装饰:洞房花烛。花烛夫妻(旧时指正式结婚的夫妻)。
脂炬 [ zhī jù ]
即脂烛。
油蜡 [ yóu là ]
即蜡烛。
【词语拼音】diào zhú
【词语解释】喻举用贤人。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郢 人有遗 燕 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 相国受书而説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清 朱之瑜 《与源光国启》之十:“不平不戒,自知非和羹之才;日居月诸,何时观调烛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