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听 [ mù tīng ]
(一)、古代听讼法之一。谓观察受审讯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二)、谓看人语态即知其意;见人容态即知其所欲言。
洋泉 [ yáng quán ]
洋钱。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时 方君 已死,其子孙不能守,谋并其姓名而鬻之。问其直,曰:‘洋泉一百二十。…
芒焰 [ máng yàn ]
(一)、见“芒焰”。(二)、亦作“芒炎”。亦作“芒燄”。指星的光芒。《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元延 元年七月辛未,有…
隅总 [ yú zǒng ]
宋 代隅团的军事总管。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一日,隅总击柝,以告其一方曰:‘寇至,毋去诸!’”参见“ 隅…
诬僞 [ wū wěi ]
指虚假不实之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臣于《日録》,未见全帙,知其为私史而已……考詆诬讥玩之词,见 蔡卞…
耳闻目见 [ ěr wén mù jiàn ]
耳闻目见(耳聞目見) 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徵,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
识解 [ shí jiě ]
犹见识,见解。《北齐书·永安王浚传》:“文宣 末年多酒,浚 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加礼 [ jiā lǐ ]
(一)、厚于常规的礼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晋侯 见 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二)、以礼相待。《东观…
摩踵 [ mó zhǒng ]
(一)、见“摩顶放踵”。(二)、古印度诸国的风俗礼节,朝见尊敬者时用手抚摩其脚跟,以示崇敬。
至精 [ zhì jīng ]
(一)、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二)、指其他精妙绝伦的人或事物。
知一而不知二 [ zhī yī ér bù zhī èr ]
同“知其一不知其二”。汉 桓宽《盐铁论·和亲》:“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明 刘基《郁离子·虎貙》:“﹝ 若石…
指正 [ zhǐ zhèng ]
(一)、指出错误,使其改正。(二)、请人提出批评意见时的客气话:意见有不妥当的地方,请指正。
踠迹 [ wǎn jì ]
(一)、亦作“踠蹟”。马屈其足。意欲奔驰之貌。(二)、俯伏。(三)、见“踠跡”。
昌意 [ chāng yì ]
传说中人名。为 黄帝 之子。相传 黄帝 娶 西陵国 之女为正妃,生二子:其一曰 玄嚣 ,其二曰 昌意 。见《史记·五…
火蚕 [ huǒ cán ]
(一)、用火加热升温使其早熟的蚕。(二)、指炎洲火蚕。参见“火蚕绵”。
玉斧修月 [ yù fǔ xiū yuè ]
(一)、.传说唐太和中郑仁本表弟游嵩山,见一人枕襆而眠,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
送考 [ sòng kǎo ]
(一)、见“送考”。(二)、亦作“送攷”。送考生参加考试。明 王世贞《科试考二》:“是岁始令先投诗文,礼部择可取者送…
朽墨 [ xiǔ mò ]
朽炭。 清 邹一桂 《小山画谱》卷下:“画求其工,未有不先定稿者也。定稿之法,先以朽墨布成小景而后放之。有未妥处,即…
类见 [ lèi jiàn ]
(一)、古礼名。诸侯死后世子见天子代父受国之礼。(二)、比类而见。指由一事物由此而推看出类似的其他事物。
伊戾 [ yī lì ]
春秋宋人。姓惠墙氏,伊戾其名也。宋之逆臣,任太子内师,惟恨未受宠,构谗陷死太子,事发被烹。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铁脚 [ tiě jiǎo ]
(一)、亦作“铁脚”。草名。又名烫烫青。(二)、鸟名。以其爪黑得名。(三)、见“铁脚”。
序赞 [ xù zàn ]
(一)、亦作“序讚”。文体名。其形式为简述他人生平,末加赞语。(二)、见“序赞”。
白翟 [ bái zhái ]
(1).见“ 白狄 ”。(2).鸟名。白雉类。《山海经·西山经》:“又北二十里,曰 盂山 ……其鸟多白雉、白翟。” …
鷩服 [ bì fú ]
鷩衣。 唐 代二品官的礼服。因用为二品官的代称。 唐 张鷟 《亲蚕判》:“鸳帷就列,一十四位导其前,鷩服斯临,百二十…
未已 [ wèi yǐ ]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