謖謖 [ sù sù ]
挺拔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状声词。形容风吹的声音。宋.苏轼〈…
龙皮 [ lóng pí ]
(1).龙的皮。喻皱裂如龙鳞的树干。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龙皮相排戞,翠羽更荡掉。” 王琦 汇解:“皮老而皴…
典记 [ diǎn jì ]
典籍要记。指重要的书籍典册。 明 唐顺之 《重修瓜州镇龙祠记》:“龙之祠不秩於三代之典记,《礼》者,谓之四灵,盖以为…
涛濑 [ tāo lài ]
波涛与急流。《汉书·扬雄传上》:“终回復於旧都兮,何必 湘 渊与涛瀨!” 宋 苏轼 《戏作放鱼》诗:“但愁数罟损鳞鬣…
鹤处鸡群 [ hè chǔ jī qún ]
鹤处鸡群(鶴處鷄羣) 同“鹤立鸡群”。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鷄羣;近观而光彩射人,…
竞渡船 [ jìng dù chuán ]
(一)、竞渡用的彩舟,俗称龙船。《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元年》:“己未,詔 王播 造竞渡船二十艘。”胡三省 注:“自 …
电目 [ diàn mù ]
像闪电般发光的眼睛。 唐 吕温 《黄龙负舟赋》:“电目流光,金鳞耀色。”《水浒传》第十回:“初疑 炎帝 纵神驹,此方…
龙牀 [ lóng chuáng ]
亦作“ 龙床 ”。1.天子的御床。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浄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牀。” 明 刘若愚 …
鹏溟 [ péng míng ]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陆德明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觅经反。北海也。”…
鲜耀 [ xiān yào ]
亦作“ 鲜燿 ”。谓光采夺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君寧见阶上之白云,岂鲜耀於阳春。”《陈书·高祖纪上》:…
避役 [ bì yì ]
爬行动物。体长约25厘米。鳞呈颗粒状。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以保护自己,故也叫变色龙。舌长,能伸出口外捕食昆虫。四…
玉甲 [ yù jiǎ ]
(1).美丽的指甲。 宋 黄庭坚 《更漏子》词:“体妖嬈,鬟婀娜,玉甲银筝照座。”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你…
龙床 [ lóng chuáng ]
(一)、天子的御床。前蜀 花蕊夫人《宫词》之二:“浄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牀。”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龙津 [ lóng jīn ]
(一)、即 龙门。龙门 一名 河津,故称。《晋书·郭璞传》:“登降纷於九五,沦涌悬乎 龙津。”明 徐芳《城门高》诗:…
鲸背 [ jīng bèi ]
借指水面。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日光吐鲸背,剑影开龙鳞。” 明 李东阳 《采石登谪仙楼》诗:…
谏省 [ jiàn shěng ]
御史台的别称。唐 刘禹锡《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诗:“諫省新登二直臣,万方惊喜捧丝纶。”宋 司马光《英宗皇帝挽…
箭袖 [ jiàn xiù ]
即箭衣。《红楼梦》第十五回:“见 宝玉 戴着束髮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花月痕》第四…
鹤迹 [ hè jī ]
见“ 鹤跡 ”。亦作“鹤蹟”。鹤的足迹;鹤的踪迹。 唐 刘禹锡 《寄杨八寿州》诗:“桂岭雨餘多鹤迹,茗园晴望似龙鳞。…
井面 [ jǐng miàn ]
井之表面。《大业杂记》:「殿庭左右,各有大井,井面阔二十尺。」;宋、梅尧臣〈道次灵井〉诗:「井面水不动,傍分龙鳞激。…
咕嘬 [ gū zuō ]
叮咬;啮食。《元典章·刑部五·尸首检验埋瘞》:“有身死不明之人……将尸移棚树栈阁,以致风日曝吹,蛄蛞咕嘬。” 清 蒲…
贝阙 [ bèi què ]
以紫贝为饰的宫阙。本指 河伯 所居的龙宫水府,后用以形容壮丽的宫室。语出《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
尺木 [ chǐ mù ]
(1).古人谓龙升天时所凭依的短小树木。 汉 王充 《论衡·龙虚》:“短书言‘龙无尺木,无以升天。’又曰‘升天’,又…
余霞 [ yú xiá ]
残霞。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餘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练。” 唐 白居易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
水君 [ shuǐ jūn ]
即鱼伯。河神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水君状如人,乘马,众鱼皆导从之。一名鱼伯。” 唐 皮日休 《投龙潭》…
鲮鲤 [ líng lǐ ]
穿山甲。又名龙鲤、石鲮鱼。《楚辞·天问》“鯪鱼何所” 汉 王逸 注:“一云鯪鱼,鯪鲤也,有四足,出南方。”《魏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