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厌僞 [ yàn wěi ]
对奸邪巧伪感到满意。《后汉书·崔寔传》:“耳蔽箴诲,厌伪忽真。” 李贤 注:“厌飫姦伪,轻忽至真。”
灵兰 [ líng lán ]
传说为 黄帝 藏书室名。《素问·灵兰秘典论》:“ 黄帝 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 对曰:‘悉乎哉问…
暮志 [ mù zhì ]
晚年的志向。《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性不贪聚,自幼所怀,政以汝兄弟累多,损吾暮志耳。”
釜底游鱼 [ fǔ dǐ yóu yú ]
在锅底游动的 鱼。比喻处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脉书 [ mài shū ]
即医书。记录诊脉方法的图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庆 有古先道遗传 黄帝 、 扁鹊 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
黄童 [ huáng tóng ]
(一)、幼童。晋 葛洪《抱朴子·杂应》:“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二…
目见耳闻 [ mù jiàn ěr wén ]
mù jiàn ěr wén 目见耳闻(目見耳聞) 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宋 苏轼 《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
黄敕 [ huáng chì ]
皇帝的诏书。因用黄纸书写,故名。《旧唐书·李藩传》:“制敕有不可,遂於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藩 曰:‘别…
黄潦 [ huáng lǎo ]
浑泥水。《晋书·束晳传》:“不必望朝隮而黄潦臻,禜山川而霖雨息。”
昆仑竹 [ kūn lún zhú ]
昆仑山 所产之竹。相传 黄帝 取之以制律管。见《汉书·律历志上》。
大耳儿 [ dà ěr ér ]
指 刘备 。 备 耳大,能自顾见之,故称。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后汉书·吕布传》:“﹝ 曹操 ﹞乃命缓 布 …
生友 [ shēng yǒu ]
生时之友。谓一般的朋友。《后汉书·独行传·范式》:“若二子者,吾生友耳。 山阳 范巨卿 ,所谓死友也。”
黄香 [ huáng xiāng ]
1. 人名。 东汉 江夏 安陆 人。字 文彊 。少时博学能文,时称“天下无双, 江夏 黄童 。”初任郎中,曾被诏入 …
毛氂 [ máo máo ]
(一)、兽毛。《尔雅·释言》“氂,罽也”晋 郭璞 注:“毛氂所以为罽(毡)。”(二)、同“毛釐”。《汉书·梁怀王刘揖…
怀黄佩紫 [ huái huáng pèi zǐ ]
怀黄佩紫(懷黄佩紫) 谓怀里揣着金印,腰间佩着紫绶。指身居高官显位。《梁书·陈伯之传》:“怀黄佩紫,赞帷幄之谋;乘軺…
鹤山仙人 [ hè shān xiān rén ]
《南齐书·州郡志下》:“夏口 城据 黄鵠磯,世传仙人 子安 乘黄鵠过此上也。”后因称仙人 子安 为 鹤山仙人。
黄麻紫泥 [ huáng má zǐ ní ]
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圣明朝褒功尚贤,黄麻紫泥丹凤传,仙槎使节…
儋耳 [ dān ěr ]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婴丁 [ yīng dīng ]
遭受;遭到。《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悠悠四海,婴丁祸败。”《三国志·吴志·黄盖传》“黄盖 字 公覆,零陵 泉陵 …
怒谴 [ nù qiǎn ]
责怪。《新唐书·杜黄裳传》:“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
传诀 [ chuán jué ]
口传之秘诀。又,传授秘诀。唐、苏頲〈幸白鹿观应制〉诗:「受符邀羽使,传诀注香童。」;宋、苏轼〈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拘催 [ jū cuī ]
拘传催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总论》:“至於传习徵名,不用公差,查报拘催,不烦牌票。”
征黄 [ zhēng huáng ]
西汉 黄霸 为 颍川 太守,有治绩,被征为京兆尹。事见《汉书·循吏传·黄霸》。后因以“徵黄”谓地方官员有治绩,必将被…
睿博 [ ruì bó ]
明达广博。《新唐书·元稹传》:“以陛下睿博洪深,励精求治,岂言而不用哉?盖下不能有所发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