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虱子头上挠 [ rě shī zi tóu shàng náo ]
比喻自找麻烦。《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我闻得人説,他家房族中 花大 是个刁徒泼皮的人,倘或一时有此声口,倒没的惹虱…
归梦 [ guī mèng ]
归乡之梦。 南朝 齐 谢朓 《和沉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 荆臺 下,归梦相思夕。”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归…
扪虱 [ mén shī ]
(一)、前秦 王猛 少年时很穷苦。东晋 大将 桓温 兵进 关中 时,他去谒见,一面侃侃谈天下事,一面在扪虱,旁若无人…
草蛉虫 [ cǎo líng chóng ]
拼音: cǎo líng chóng 解释:又名草蜻蛉,幼虫叫蚜虱。成虫和幼虫的捕食能力…
竹虱 [ zhú shī ]
一种寄生在竹上的小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竹虱》:“竹蝨生诸竹及草木上皆有之,初生如粉点,久便能动,百十…
回归热 [ huí guī rè ]
由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虱叮咬传播。主要症状是高热、剧烈头痛、肝脾肿大,严重的可有黄疸。发病和间歇各约七…
穷囚 [ qióng qiú ]
(1).困顿的囚徒。 唐 沉佺期 《被弹》诗:“穷囚多垢腻,愁坐饶蟣虱。”《天雨花》第二九回:“你看这个穷囚样,分明…
逐影吠声 [ zhú yǐng fèi shēng ]
逐影吠声(逐影吠聲) 形容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至今学文之家,…
餐痂 [ cān jiā ]
亦作“飡痂”。吞食疮痂。语本《宋书·刘邕传》:“邕 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鰒鱼。”宋 陈善《扪虱新话》卷十三:“舌欲…
眼不着砂 [ yǎn bù zhe shā ]
眼睛里不能容一点沙子。比喻容不得看不入眼的人和事。形容对坏人坏事深恶痛绝。宋 陈善《扪虱新话·陶渊明不见督邮》:“淵…
李杜韩柳 [ lǐ dù hán liǔ ]
唐文学家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四人的并称。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渡江后﹞独餘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
阙一不可 [ què yī bù kě ]
quē yī bù kě 阙一不可(闕一不可) 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中有诗诗…
寄生虫 [ jì shēng chóng ]
(一)、寄生在别的动物或植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如跳蚤、虱子、蛔虫、姜片虫、小麦线虫。寄生虫从宿主取得养分,有的并能传…
佻易 [ tiāo yì ]
不庄重或不沉稳。《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建安 二五年”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太祖 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
退化 [ tuì huà ]
(一)、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叫做退化。如鲸、海豚等的四肢成鳍状,仙人…
无为子 [ wú wéi zi ]
宋 杨杰 的道号。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佛印径山滑稽》:“ 杨次公 道号 无为子 。一日,见 金山 佛印 师, 佛…
老杜 [ lǎo dù ]
指 唐 代诗人 杜甫 ,以别于 杜牧 (称 小杜 )。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题示》:“鏘金七…
射蝨 [ shè shī ]
谓射艺之精,虽微细如虱亦能射中。《列子·汤问》:“纪昌 者,又学射於 飞卫 …… 昌 以氂悬蝨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
阿耨达池 [ ā nòu dá chí ]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暗麝 [ àn shè ]
犹暗香。宋 陈善《扪虱新话·花木》:“闽 广 市中妇女喜簪茉莉,东坡 所谓暗麝著人者也。”《广群芳谱·花谱二二·茉莉…
米雪 [ mǐ xuě ]
小雪珠。霰的俗称。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之一:“米雪晚霏微,墓成悄无人。”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字各有所主未…
香芸 [ xiāng yún ]
芸香一类的香草。俗呼七里香。有特异香气,能去蚤虱,辟蠹奇验,古来藏书家多用以防蠹。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开卷…
寄生 [ jì shēng ]
(一)、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养分,维持生活。如动物中的蛔虫、蛲虫、跳蚤、虱子和植物中的菟丝…
斑疹伤寒 [ bān zhěn shāng hán ]
病名。由一种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媒介为体虱或鼠蚤。经过十至十四天的潜伏期,患者即发生恶寒、恶热、皮肤出现紫…
滴倾 [ dī qīng ]
拼音:dī qīng 解释:滴倾药物的统称,其中有SKIN CREAM、舒肤涂擦剂、皮康、耳康、歆兰特效除虫粉、螨灭…
【词语拼音】kūn shī
【词语解释】三国 魏 阮籍 生活於 魏 晋 易代之际,不满现实,常著诗文以讥刺和抨击虚伪的礼教制度。其所作《大人先生传》云:“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蝨之处褌中乎!”见《晋书·阮籍传》。后遂以“褌虱”比喻虚伪、迂腐、守礼求荣的“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