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当十 [ yòng yī dāng shí ]
用一当十(用一當十) 喻以寡敌众。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张巡杀爱妾刘昌斩孤甥》:“君以孤城,用一当十,何以能守?”
尽夕 [ jǐn xī ]
◎ 尽夕 jìnxī[all night] 整夜;彻夜尽夕不寐详细解释终夜;整夜。 宋 陈善 《扪虱新…
甲胄生虮虱 [ jiǎ zhòu shēng jǐ shī ]
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
虮虱 [ jǐ shī ]
亦作“ 蟣虱 ”。 1.虱及其卵。《韩非子·喻老》:“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冑生蟣蝨,鷰雀处帷幄,而兵…
窥究 [ kuī jiū ]
谓深究察觉。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道在六经不在浮屠》:“吾书中颇有赘讹处,便是禪家公案,但今人未尝窥究耳。”
窳曲 [ yǔ qǔ ]
塌陷歪斜的样子。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僧文晓相法》:“﹝ 陀罗尼菩萨 ﹞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窳曲,无有一切不可…
转海 [ zhuǎn hǎi ]
海运。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南中花卉》:“近日 浙 中好事家,亦时有茉莉素馨,皆 闽 商转海而至,然非土地所宜,…
美阙 [ měi quē ]
同“美缺”。宋 陈善《扪虱新话·前辈读书不似今人灭裂》:“世传 蔡相 当国日,有二人求堂除,适有美闕,二人竞欲得之。…
展钵 [ zhǎn bō ]
谓效僧人以钵盂进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山谷欲效佛氏献食》:“近时士大夫乃多效浮屠家以鉢盂而食,食时谓之展鉢,无…
市俚 [ shì lǐ ]
市井俗人。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韩文公与大颠论佛法》:“今世所传《韩退之别传》,乃一切掎摭《昌黎集》中文义长短以为…
小痾 [ xiǎo kē ]
小病。《宋书·索虏传》:“譬犹蚤虱疥癣,虽为小痾,令人终岁不安。”宋 陈亮《祭凌存仲母夫人文》:“胡不百年究此大数,…
敌敌畏 [ dí dí wèi ]
一种有机磷杀虫剂,无色油状液体,挥发性较强,用于防治稻飞虱、菜蚜及蚊蝇等多种害虫。英文翻译1.(有机磷杀虫剂) DD…
戒杀 [ jiè shā ]
戒除杀生。《嫏嬛记》卷上引《魏生禁杀录》:“ 薛嵩 性慈戒杀,即微细如虱,亦不害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佛説戒…
展鉢 [ zhǎn bō ]
谓效僧人以钵盂进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山谷欲效佛氏献食》:“近时士大夫乃多效浮屠家以鉢盂而食,食时谓之展鉢,无…
豕蝨 [ shǐ shī ]
寄生在猪身上的虱子。《庄子·徐无鬼》:“濡需者,豕蝨是也。择疏鬣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蹏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稽较 [ jī jiào ]
计较,争论。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韩文公与大颠论佛法》:“今世所传《韩退之别传》,乃一切掎摭《昌黎集》中文义长短以…
扪蝨 [ mén shī ]
(一)、前秦 王猛 少年时很穷苦。东晋 大将 桓温 兵进 关中 时,他去谒见,一面侃侃谈天下事,一面在扪虱,旁若无人…
龙虱 [ lóng shī ]
(1).亦作“ 龙蝨 ”。昆虫名。成虫体椭圆形,扁平,黑色或褐色,幼虫体细长。常居水中,夜出飞翔。 广东 、 福建 …
西施洞 [ xī shī dòng ]
江苏省 苏州市 灵岩山 名胜之一。宋 陈善《扪虱新话·西施洞庶子泉为僧改易》:“姑苏 灵巖寺 本 吴王 别馆,寺有 …
头蝨 [ tóu shī ]
寄生在人的头发里的一种虱子。体长形,灰白色,有的带黑色或黄色,脚短而粗。吸食血液。卵白色,有胶汁黏在头发上。它能传播…
死志 [ sǐ zhì ]
效死的决心。《左传·定公四年》:“楚 瓦 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吴子·料敌》:“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宋 陈善《…
咼斜 [ wāi xié ]
歪斜不正。《法华经·随喜功德品》:“亦不缺坏,亦不咼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读法华经得相法》:“唇不下垂,亦不…
竹蝨 [ zhú shī ]
一种寄生在竹上的小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竹虱》:“竹蝨生诸竹及草木上皆有之,初生如粉点,久便能动,百十…
臭虫 [ chòu chóng,chòu chong ]
[ chòu chóng ]〈名〉昆虫,身体扁平,椭圆形,红褐色,腹大,体内有臭腺。是吸食人畜血液的害虫。有的地区叫…
搏牛之虻 [ bó niú zhī méng ]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词语拼音】kūn shī
【词语解释】三国 魏 阮籍 生活於 魏 晋 易代之际,不满现实,常著诗文以讥刺和抨击虚伪的礼教制度。其所作《大人先生传》云:“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蝨之处褌中乎!”见《晋书·阮籍传》。后遂以“褌虱”比喻虚伪、迂腐、守礼求荣的“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