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戮 [ jiǎn lù ]
剪除斩杀。《南齐书·东昏侯纪论》:“ 东昏侯 亡德横流,道归拯乱,躬当翦戮,实启太平。” 唐 李德裕 《太原状》:“…
法书通释 [ fǎ shū tōng shì ]
书学论著。
行法 [ xíng fǎ ]
(一)、按法行事。(二)、做法。(三)、谓书法中行书的字法笔势。(四)、指行政权。
概论 [ gài lùn ]
概括的论述(多用于书名):《地质学概论》。《中国文学概论》。
引申法 [ yǐn shēn fǎ ]
引申法──通过对某一结论的合理引申,使正确的主张得以强调,使错误的观点充分暴露其荒谬性的论证方法。
圣法 [ shèng fǎ ]
(1).圣人的法则。《庄子·胠箧》:“殫残天下之圣法,民始可与论议。”《后汉书·儒林传论》:“然所谈者仁义,所传者圣…
包世臣 [ bāo shì chén ]
(1775-1855)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讲求经…
体素 [ tǐ sù ]
(一)、犹玉体。敬辞。晋 陶潜《答庞参军》诗:“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二)、指成幅的白绢。《法书要录》卷一引 …
通说 [ tōng shuō ]
(一)、通达的言论。(二)、普遍的说法。
道生 [ dào shēng ]
晋宋间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魏,钜鹿(今河北省钜鹿县)人。幼随竺法汰出家,后问学于鸠摩罗什和佛驮跋陀罗。以慧解着称,在…
南北书派 [ nán běi shū pài ]
指书法的南、北两派。清阮元《南北书派论》:“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
唐三藏 [ táng sān zàng ]
唐 代 玄奘法师 的俗称。精通经、律、论三藏的高僧称为三藏法师。
或然论 [ huò rán lùn ]
法国的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提出了一种人地关系论,后人称之为可能论或或然论。
另当别论 [ lìng dāng bié lùn ]
原来看法等不成立,另加以有评论。
离实 [ lí shí ]
背离真实。《庄子·列御寇》:“今使民离实学伪,非所以视民也。” 成玄英 疏:“离实性,学伪法,不可教示黎民。” 汉 …
私议 [ sī yì ]
(一)、背地里谈论。(二)、个人的看法。
辟言 [ bì yán ]
(一)、合乎法度的言论。(二)、邪僻的言论;谬论。(三)、谓他人恶言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
傅振商 [ fù zhèn shāng ]
明代汝阳人。字君雨,諡庄毅。万历进士,崇祯时,官兵部尚书。书室名冰玉堂。着有《杜诗分类》、《古论元箸》、《缉玉录》、…
书格 [ shū gé ]
(1).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不著纸,以防墨污。《南齐书·高逸传·庾易》:“ 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通书…
言出法随 [ yán chū fǎ suí ]
命令或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论处。言:这里指命令或法令。
善法堂 [ shàn fǎ táng ]
佛教语。 帝释天 讲堂名。在 须弥山 顶 喜见城 外之西南角。《涅槃经·圣行品二》:“復见白色犹如白云,復问大臣:‘…
丽刑 [ lì xíng ]
谓触犯刑法。丽,通“罹”。《书·吕刑》:“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蔡沉 集传:“於丽法者辞为差别,皆刑之也。”宋…
剿说 [ chāo shuō ]
因袭别人的言论作为自己的说法。
家鸡野雉 [ jiā jī yě zhì ]
家鸡野雉(家雞野雉) 晋 庾翼 善书法,初不服 王羲之 ,遂以家鸡比喻自己的书法,以野雉比喻 王氏 的书法。《太平御…
五步推运 [ wǔ bù tuī yùn ]
根据五行理论,结合五音建运和太少相生理论,确定主运五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