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碜 [ chū chěn ]
出丑;丢脸。 明 冯惟敏 《僧尼共犯》第四折:“昨日这场出磣的事,只怕送了残生。谁想巡捕老爹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
判录 [ pàn lù ]
僧官之名。清、梁钜章《称谓录·僧官·判录》:「《松漠纪闻》:『胡俗,僧职有正、副判录,或呼为司空。』。」
僧只粟 [ sēng zhī sù ]
北魏制,输纳僧只户之粟,见「僧只户」条。
杯影 [ bēi yǐng ]
指僧人的行踪。杯,杯渡,借以美称僧人。
僧相 [ sēng xiàng ]
僧之形相。宋、释赞宁《宋高僧传·卷七》:「一行所作通神,定僧相之法王,人形之菩萨。」
僧兵 [ sēng bīng ]
古代从军的僧侣或武装的僧侣集团。
招提 [ zhāo tí ]
(一)、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
卵塔 [ luǎn tǎ ]
安葬佛门僧侣骨殖的无缝石塔。状如大鸟卵,故称。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 王旦 ﹞性好释氏,临终遗命鬀髮著…
斋衬 [ zhāi chèn ]
作功德时,供养僧、道的钱财。宋.刘克庄〈念奴娇.比如去岁前年〉词:「假使文殊,携诸菩萨,来问维摩病。无花堪散,亦无香…
僧曹 [ sēng cáo ]
管理僧尼事务的官员,由僧人担任。《魏书·释老志》:“下司因习而莫非,僧曹对制而不问。其於污染真行,尘秽练僧,薰蕕同器…
僧帽 [ sēng mào ]
僧侣之冠帽。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僧帽》:「自释迦以金缕僧伽黎衣相传,故其衣有无垢忍辱之名,其帽未之前闻,谅亦与…
僧只律 [ sēng zhī lǜ ]
?书名,摩诃僧只律之略称,五部律之一。《魏书·释老志》:「沙门法显,慨律藏不具,自长安游天竺,历三十余国。随有经律之…
寄锡 [ jì xī ]
僧人在某处居留。锡,僧人出外所用的锡杖。
黄缁 [ huáng zī ]
指道士和僧人。道士戴黄冠,僧人穿缁衣。
鬓丝禅榻 [ bìn sī chán tà ]
鬓丝:鬓发如丝;禅榻:僧床。本指老僧的生活。也指老年人所过的近似僧徒的清静生活。
普门 [ pǔ mén ]
佛教语。谓普摄一切众生的广大圆融的法门。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卷十二:“所言普门者…
削发为僧 [ xuē fà wéi sēng ]
指剃去头发,出家为僧尼,剃除须发,出家为僧。
智永 [ zhì yǒng ]
陈、隋间书法家,僧人。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家于山阴永欣寺,人称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擅正书、草书,时求书…
支汤 [ zhī tāng ]
晋 僧 支遁 和 南朝 宋 僧 惠休(俗姓 汤)的并称。
僧官 [ sēng guān ]
管理寺庙和僧尼事务的职官,由僧人担任。
凡僧 [ fán sēng ]
佛教语。谓未证道的僧人,对证道的圣僧而言。
冠年 [ guān nián ]
指男子二十岁。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忘身·释僧富》:“﹝僧 富 ﹞及至冠年,备尽经史,美姿容,善谈论。”
枯僧 [ kū sēng ]
老僧;孤僧。清 曹寅《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韵》:“朅来延静侣,露顶如枯僧。”清 洪亮吉《采石重谒太白楼》诗:“枯僧惊…
袒服 [ tǎn fú ]
即僧却崎。僧尼五衣之一。为一种覆肩掩腋衣。
三衣名义 [ sān yī míng yì ]
三衣名义 [出翻译名义] 一僧伽梨梵语僧伽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