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语。谓普摄一切众生的广大圆融的法门。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卷十二:“所言普门者,普以周普为义,门是开通无滞之名。” 唐 封演 《魏州开元寺新建三门楼碑》:“寺主僧 法敬 ……及诸徒众等,并精通妙法,坚持密行,名称普门,威仪无缺。” 唐 李华 《荆州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法华三昧,惠照无边,菩萨普门,我愿亦然。”
(一)、佛教语。谓普摄一切众生的广大圆融的法门。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卷十二:“所言普门者,普以周普为义,门是开通无滞之名。” 唐 封演 《魏州开元寺新建三门楼碑》:“寺主僧 法敬 ……及诸徒众等,并精通妙法,坚持密行,名称普门,威仪无缺。” 唐 李华 《荆州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法华三昧,惠照无边,菩萨普门,我愿亦然。”
Lipman
【普的意思】:普 pǔ(ㄆㄨˇ) (一)、全,广,遍:普遍。普通。普查。普照。普天同庆。 详情>
【门的意思】:门(門) mén(ㄇㄣˊ) (一)、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 详情>
• 应以九法界身得度者,如普门示观。
• 圆通中道,双照二谛,独称为普门也。
• 禅室左面为楼,楼上供奉着普门观音菩萨像。
• 师奋声疾呼,勉诸众生,乱世依怙,惟念普门。
• 昔有一善士,欲广菩萨慈,泥金书普门,兼绘救苦仪。
• 普门,大悲也;非大悲,则不能驾慈航以拯沈沦,故常诵也。
• 当时,我立刻闪过普门品里描述观世音菩萨慈眼视众生的经文。
• 皈投普门大悲愿王,荡罪业于无所有之乡,剪芥蒂于不萌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