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识日 [ máng rén shí rì ]
盲人识日来源于(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日喻》意思为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
肝阳 [ gān yáng ]
中医学名词。指肝的某些功能活动方面的变化情况。在正常情况下,肝阳和肝阴保持相对平衡;如果阴不制阳,就会肝阳上亢,产生…
中原油田 [ zhōng yuán yóu tián ]
河南和山东交界处黄河两岸油田的统称,以河南濮阳为中心。1979年投产。含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春暖花香 [ chūn nuǎn huā xiāng ]
春日阳光和煦,暖育百花盛开,香气扑鼻,形容春天的美好时光
两关 [ liǎng guān ]
(一)、玉门关和阳关的合称。(二)、泛指西北边塞。(三)、指南口、北口。
藻扃 [ zǎo jiōng ]
装饰华美的门户。 宋 欧阳修 《和圣俞聚蚊》:“华堂敞高栋,綺疏仍藻扃。”
对岸 [ duì àn ]
一定水域互相对着的两岸互称对岸:武昌的对岸是汉口和汉阳。
微阳 [ wēi yáng ]
(1).谓阳气始生。《逸周书·周月》:“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冬至启》:“气兆黄宫…
行星 [ xíng xīng ]
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因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
煦煦 [ xù xù ]
(一)、温暖煦煦的阳光。(二)、和乐;和悦都到老年,问兄的饥,问兄的寒,煦煦似小儿相恤。--《三刻拍案惊奇》
引潮力 [ yǐn cháo lì ]
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来源于月球和太阳。其大小与月球或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月地或日地间的距离的立方…
太阳系行星 [ tài yáng xì xíng xīng ]
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界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
璁珩 [ cōng háng ]
玉佩。 隋 许善心 《奉和冬至乾阳殿受朝应诏》:“森森罗陛卫,噦噦鏘璁珩。”
五德终始 [ wǔ dé zhōng shǐ ]
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的学说。指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论者并用以推断自然的命运和王…
金属阳极 [ jīn shǔ yáng jí ]
金属阳极1又称形稳性阳极,是在金属钛的基质上用热分解法被覆一层铂族金属氧化物和阀金属氧化物混晶结构的涂层。
阳舒 [ yáng shū ]
(一)、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后因以“阳舒”指舒畅的心情和宽松的气氛。(二)、借指书…
小行星 [ xiǎo xíng xīng ]
太阳系中,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而体积小,从地球上肉眼不能看到的行星。大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悌顺 [ tì shùn ]
敬爱和顺。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题五道》之四:“夫君臣之相和、父子之相爱、兄弟夫妇之相为悌顺,是文之本也。”
五姓七族 [ wǔ xìng qī zú ]
唐朝初期的士族家族代表,五个姓氏,七个家族,分别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
潁阳书 [ yǐng yáng shū ]
相传 唐 开元 间奇异之士 邢和璞 好 黄 老,善心算,卜居 嵩 颍 间,作颍阳书,能知人终身事。见 唐 李德裕《次…
嵇向 [ jī xiàng ]
三国 魏 嵇康 和 晋 向秀 的并称。两人曾在 山阳 为邻,共同锻铁,相交甚厚。
昭如日月 [ zhāo rú rì yuè ]
昭:明显。像太阳和星星那样明显。形容丰功伟业,人所共见。同“昭如日星”。
斗笠 [ dǒu lì ]
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初昕 [ chū xīn ]
谓太阳刚要升起。 南朝 梁 沉约 《阻雪连句遥赠和》:“初昕逸翮举,日昃駑马疲。” 元 陈旅 《题米元晖溧阳溪山图》…
赫赫之光 [ hè hè zhī guāng ]
赫赫:显著貌。原指太阳的光明亮清晰。后比喻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势。
【词语拼音】yáng hé
【词语解释】(一)、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宋 李昴英《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明 刘基《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二)、借指春天。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元 萨都剌《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三)、温暖;和暖。唐 陈子昂《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四)、喻指和悦的脸色。清 昭槤《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五)、阳气。晋 葛洪《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唐 方干《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清 姚莹《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六)、祥和的气氛。唐 李白《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唐 杨巨源《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清 曹寅《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七)、借指佳音。明 孙柚《琴心记·廷尉伸冤》:“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