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气 [ gāng qì ]
(一)、阳刚之气。(二)、刚强的气质和意志。(三)、即刚风。
旱湛 [ hàn zhàn ]
大旱和久雨。 汉 王充 《论衡·案书》:“阴阳相混,旱湛相报。”
负阴抱阳 [ fù yīn bào yáng ]
(一)、.谓万物内涵着阴阳两种相反而又相成之气。《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二)、.背阴朝阳。元王祯…
历法 [ lì fǎ ]
根据天象等来推定年、月、日、时、节气,用以计算较长的时间的方法。主要有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伊斯…
毂阳 [ gǔ yáng ]
谷雨时节的艳阳天。轂,通“穀”。唐 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人逢轂阳望,春似永和年。”
闽洛 [ mǐn luò ]
宋 代理学以二 程 和 朱熹 为首两学派的并称。二 程 ( 程颢、程颐 ), 洛阳 人, 朱熹 曾侨寓 福建 之 建…
头汗 [ tou han ]
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
秉阳 [ bǐng yáng ]
持阳和之气。《礼记·礼运》:“故天秉阳,垂日月。” 郑玄 注:“秉,犹持也,言天持阳气施生。” 前蜀 贯休 《大蜀皇…
鉴燧 [ jiàn suì ]
(一)、亦作“鉴燧”。方诸和阳燧。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阳燧,向日取火的凹镜。(二)、偏指方诸。
独阳 [ dú yáng ]
有阳无阴。古人谓一切事物必须阴阳相济,独阳无阴,则事物难成或会发生弊病。《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
布气 [ bù qì ]
(一)、谓散布阳和之气。(二)、旧谓有道术者运气与人。
日月如梭 [ rì yuè rú suō ]
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似的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朱羲 [ zhū xī ]
太阳。古代称日为朱明,而 羲和 为日御,合而为“朱羲”。
平均时差 [ píng jūn shí chā ]
真正的太阳时与平均太阳时之差。是由于地球子午线的倾斜和地球绕椭圆形轨道的公转所形成的。
调理阴阳 [ tiáo lǐ yīn yáng ]
调理阴阳(調理陰陽) 犹言调和阴阳。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
暖和 [ nuǎn huo ]
(一)、(气候、环境等)不冷也不太热:北京一过三月,天气就暖和了。这屋子向阳,很暖和。(二)、使暖和:屋里有暖气,快…
三和大厦 [ sān hé dà shà ]
项目由岳阳市三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项目标准地名为三和大厦,推广案名为三和8090;项目坐落于岳阳市站前路与战前西…
射饮 [ shè yǐn ]
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先王制阳礼於百姓,兴民让於九州,覩射饮之斯在,知政教之所由。”按…
日冕仪 [ rì miǎn yí ]
一种能人为的制造日食,用来研究太阳的日冕和日珥的形态和光谱的天文仪器。
街芜 [ jiē wú ]
道上的杂草。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暄和生野菜,卑湿长街芜。”
椶笠 [ zōng lì ]
亦作“棕笠”。用棕和竹篾编成的帽子。用以遮雨或遮阳等。
彗发 [ huì fā ]
彗发:彗发是彗核的蒸发物,其形状和大小与距离太阳的远近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离太阳越近,彗发越亮越大,直径可达数十万千…
棼煴 [ fén yūn ]
氛氲。气和盛貌。 晋 曹毗 《正朝》诗:“灵春散初泽,棼煴青阳舒。”
翻晒 [ fān shài ]
在阳光下翻动物体使吸收光和热:翻晒粮食。翻晒被褥。
高云 [ gāo yún ]
高度超过五、六千米的云。能透出云后蓝天和太阳的光辉
【词语拼音】yáng hé
【词语解释】(一)、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宋 李昴英《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明 刘基《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二)、借指春天。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元 萨都剌《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三)、温暖;和暖。唐 陈子昂《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四)、喻指和悦的脸色。清 昭槤《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五)、阳气。晋 葛洪《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唐 方干《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清 姚莹《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六)、祥和的气氛。唐 李白《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唐 杨巨源《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清 曹寅《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七)、借指佳音。明 孙柚《琴心记·廷尉伸冤》:“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