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频 [ zài pín ]
未调制的无线电、雷达、载波通信或其他发射机产生的频率,或者对称信号调制的发射波的平均频率。
甘州曲 [ gān zhōu qǔ ]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甘州子》。单调三十三字,平韵。
平缓 [ píng huǎn ]
不陡;坡度不大平缓的山坡声音、举止上温柔文雅平缓的语调平稳缓慢蛇岛四面环海,气温变化平缓,空气湿度较高。&mdash…
祝英台近 [ zhù yīng tái jìn ]
(一)、.词牌名。又名《宝钗分》、《月底修箫谱》、《燕莺语》、《寒食词》。双调七十七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二)、.…
变调 [ biàn diào ]
汉语中音节连读时,声调调值有规则的变化。如普通话中两个上声相连时,前面一个上声变为接近阳平的声调(如“理想”中的“理…
沽美酒 [ gū měi jiǔ ]
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五、五、七、四、六(五句)。一般用在双调《太平令》曲牌之前。两曲…
低下 [ dī xià ]
(一)、(能力、水平、地位等)在一般标准之下:能力低下。技术水平低下。(二)、(品质、格调等)低俗:情趣低下。
调嘴弄舌 [ diào zuǐ nòng shé ]
tiáo zuǐ nòng shé 调嘴弄舌(調嘴弄舌) 耍嘴皮子,搬弄是非。《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
阳调 [ yáng diào ]
阳平、阳上、阳去、阳入的总称。古代四声,因受声母清浊不同的影响,浊声母的字为阳调。发音一般较阴调稍低。
持平之论 [ chí píng zhī lùn ]
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渔父引 [ yú fǔ yǐn ]
词牌名,本为 唐 教坊曲名。单调十八字,三句三平韵。亦称“渔父行”。
和平使者 [ hé píng shǐ zhě ]
专门调解交战国或对立的双方之间的争端,以达到和平的人。
步月 [ bù yuè ]
(一)、谓月下散步。(二)、词牌名。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宋史达祖的《梅溪词》,仄韵见宋施岳的《梅川词》。
耍孩儿 [ shuǎ hái ér ]
(一)、民间曲调名。五十四字,平仄通协。(二)、地方戏曲剧种名。也叫咳咳腔、嗨嗨调。流行于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一带。
调瑟 [ tiáo sè ]
弹奏琴瑟。 晋 傅咸 《陈选举上书》:“且胶柱不可以调瑟,况乎官人而可以限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
瑞鹧鸪 [ ruì zhè gū ]
词牌名。又名《五拍》、《天下乐》、《舞春风》、《鷓鸪词》等。双调五十六字,平韵。本为七言律诗,因 唐 人谱为歌词,遂…
唆调 [ suō diào ]
调唆;教唆。《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小姑你好不贤良,便去房中唆调娘。” 明 无名氏 《南牢记》第四折:“他…
十六字令 [ shí liù zì lìng ]
词牌名。又名《归字谣》、《苍梧谣》。因全词为十六字,故名。单调,三平韵。
排解 [ pái jiě ]
(一)、调解(纠纷):经过排解,一场冲突才算平息。(二)、排遣:排解愁闷。
揭调 [ jiē diào ]
高亢的调子。 唐 高骈 《赠歌者》诗之二:“公子邀欢月满楼,佳人揭调唱《伊州》。” 前蜀 毛文锡 《甘州遍》词:“寻…
平头式 [ píng tóu shì ]
平头式又称平顶头或小平头。特点:两侧和后部头发较短,从发际线向上轧剪,短发呈波差层次,色调匀称,顶部略长的短发轧剪成…
不调匀 [ bù tiáo yún ]
不加以拌匀。如:「这油漆不调匀,怎么用?」不平均。如:「听着丈夫不调匀的鼻息,她才发现屋子里睡不着的不只她一个人。」
常格 [ cháng gé ]
(一)、惯例;通例。(二)、诗文、绘画、书法等艺术的习见的或平常的格调。
调夷 [ diào yí ]
和谐平和。《北齐书·文宣帝纪》:“华戎混一,风海调夷,日月光华,天地清晏。”
荷叶杯 [ hé yè bēi ]
(一)、本为唐教坊曲名。取隋殷英童《采莲曲》中“荷叶捧成杯”句以为名。后用作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三字,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