蚖蛇 [ yuán shé ]
(一)、土虺蛇。亦泛指毒蛇。(二)、旧说生女之兆。语本《诗·小雅·斯干》:“维虺维蛇,女子之祥。”清唐孙华《英孙》诗…
握蛇 [ wò shé ]
见“握灵蛇之珠”。
斗蛇 [ dòu shé ]
典出《左传·庄公十四年》:“初,内蛇与外蛇斗於 郑 南门 中,内蛇死。六年而 厉公 入。”后遂以“斗蛇”喻国家内乱。…
蛇疮 [ shé chuāng ]
指蛇咬之伤。
蛇蜿 [ shé wān ]
如蛇之蜿蜒。
蛇跌鼈 [ shé diē biē ]
传说由蛇变成的鳖。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蛇跌鳖》:“世传蛇跌鳖,性最毒,食之能杀人。买鳖时,须以绳穿其尾,倒掛…
蛇食鲸吞 [ shé shí jīng tūn ]
蛇食鲸吞(蛇食鯨吞) 比喻强者并吞弱者。 隋 薛道衡 《老氏碑》:“天齐地轴之所,蛇食鲸吞; 铜陵 、 玉垒 之区,…
为蛇画足 [ wéi shé huà zú ]
为蛇画足(爲蛇畫足) 《战国策·齐策二》:“ 楚 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餘;请…
蛇莓 [ shé méi ]
多年生匍匐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复叶,有小叶三片。初夏开花,黄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为聚合的瘦果,深红色,有小毒,着生…
握灵蛇之珠 [ wò líng shé zhī zhū ]
相传古时 隋侯 见一大蛇伤断,即以药敷之。后蛇从 江 中衔出一大珠报之。因称其珠曰 隋 珠或蛇珠。见《淮南子·览冥训…
丹蛇 [ dān shé ]
赤色的长蛇。古代诗文中多用于描述炎旱苦热。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丹蛇踰百丈,玄蜂盈十围。”《云笈七籤》卷…
蛇羹 [ shé gēng ]
用蛇肉所作之羹。前蜀 贯休《送人之岭外》诗:“小店蛇羹黑,空山象粪枯。”宋 朱彧《萍洲可谈》:“广南 人食虵,市中鬻…
大班蛇 [ dà bān shé ]
拼音:dà bān shé 解释:大班蛇主要生活在澳洲人口最多的东海岸,是澳洲最常见的蛇…
蛇头蝎尾 [ shé tóu xiē wěi ]
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唐 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之一:“暫時上天少問天…
蛇衔 [ shé xián ]
(一)、亦作“虵衔”。即蛇含。(二)、谓蛇衔珠报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
蛇鼠 [ shé shǔ ]
(1).蛇与鼠。《新唐书·五行志一》:“ 景云 中,有蛇鼠鬭于右威衞营东街槐树,蛇为鼠所伤。”(2).喻失意者。 清…
蛇蚹 [ shé fù ]
(一)、亦作“虵蚹”。蛇脱下的皮。蚹,蛇腹下的横鳞。(二)、有断纹的古琴。其纹与蛇蜕腹下之纹相似,故称。
长蛇封豕 [ cháng shé fēng shǐ ]
长蛇封豕(長蛇封豕) 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宋 李纲 《召赴文字库祗候引对札子》:“长蛇封豕,蓄鋭深谋,待时而发…
恒山蛇 [ héng shān shé ]
即常山蛇。古代传说指首尾相应之蛇,常用以喻首尾相应的阵法。
五步蛇 [ wǔ bù shé ]
一种毒蛇。头黑褐色,背灰白色,有菱形花纹,腹白色,有黑斑,尾端侧扁。有毒牙,相传被咬的人走不出五步即毒发而死,故称为…
蛇吞象 [ shé tūn xiàng ]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 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后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
文蛇 [ wén shé ]
文彩斑烂的大蛇。《文选·张协<杂诗>之八》:“ 闽 越 衣文蛇, 胡 马愿度 燕 。” 李善 注:“ 苏武 书曰:‘…
龟蛇二将 [ guī shé èr jiàng ]
玄天上帝左足所踏之龟,右足所踩之蛇幻化的人形,民间称为「龟蛇二将」。传闻玄天上帝本一屠夫,受观世音菩萨感召,割肚剖腹…
竹根蛇 [ zhú gēn shé ]
一种颜色与竹相同的毒蛇。体小,喜缘竹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黄颔蛇》:“又有竹根蛇,《肘后》谓之青蝰蛇,…
蛇黄 [ shé huáng ]
矿物名。即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中医用以入药,有安神镇惊、止血定痛之功效。古人以为是生于蛇腹中之物,或以为是蛇蛰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