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情疏 [ gǔ ròu qíng shū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常常(引申义)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情:感情。疏:不亲密,关系远。骨肉情疏指亲人…
小兄 [ xiǎo xiōng ]
(一)、古以称长兄以下之兄。汉 史游《急就篇》:“昭小兄。”颜师古 注:“小兄,言上有昆而下有弟也。”(二)、多用以…
伪恩 [ wěi ēn ]
虚伪之恩惠。晋、谢灵运〈撰征赋〉:「借兄弟以伪恩,相魏武以谲狂。」
孝友 [ xiào yǒu ]
(一)、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诗·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 孝友。”毛 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上一辈的 [ shàng yī bèi de ]
谓前一辈之人。《红楼梦·第二回》:「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弟兄而来的。」
堂哥 [ táng gē ]
父系社会;父亲兄弟(伯父/叔父)的男儿年长于己者,称之为堂哥。
匡庐 [ kuāng lú ]
指 江西 的 庐山。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败神 [ bài shén ]
詈词。称败坏事情的人。 陈登科 《活人塘》九:“ 薛陆氏 伏到床边,轻轻说:‘这个小败神,和 张学书 是亲兄弟。’”
同国 [ tóng guó ]
(一)、同一国家。《礼记·檀弓下》:“闻远兄弟之丧,哭于侧室;无侧室,哭于门内之右。同国则往哭之。”(二)、犹同乡邑…
死悌 [ sǐ tì ]
指兄弟情谊深厚,愿求同死。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王二子配在 嶲州 ,及六道使之用刑也,长曰 行远 ,…
荆枝 [ jīng zhī ]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紫荆树》:“京兆 田真 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破三片,明…
祖亲 [ zǔ qīn ]
犹祖先。明《杀狗记·孙荣奠墓》:“感嘆孩儿孝顺情,痛思父母泪偷零。去年记得兄和弟,同到坟前拜祖亲。”
天亲 [ tiān qīn ]
(一)、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亲。(二)、人名。即世亲。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瑜伽宗开创者无著之弟。
筮日 [ shì rì ]
行卜筮礼仪之当日。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昏礼下达》:“《少牢礼》始于筮日。然必先諏丁巳之日。” 清 夏炘 《学礼…
廱和 [ yōng hé ]
和乐;和睦。《后汉书·陈纪传》:“兄弟孝养,闺门廱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
冒饷 [ mào xiǎng ]
贪污军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回目:“告冒餉把弟卖把兄。”
君子三乐 [ jūn zǐ sān lè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君子认为值得高兴的三件事情为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见孟子…
倚锸 [ yǐ chā ]
荷锸也。《汉书·王莽传》:「父子兄弟负笼倚锸,驰之南阳。」朱祁注:「倚当作荷。」
波官 [ bō guān ]
水神。 五代 李梦符 《渔父引》词之二:“渔弟渔兄喜到来,波官赛却坐江隈。”
宗兄 [ zōng xiōng ]
古代宗法制度,庶子称年长于己的嫡子为“宗兄”。后亦用于称同宗或同姓不同族的同辈朋友。《礼记·曾子问》:“若宗子有罪,…
不弟 [ bù dì ]
不悌。对兄长或长辈不恭顺。《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 克 段 於 鄢 , 段 不弟,故不言弟。”《孟子·告子下》:…
仪廙 [ yí yì ]
三国 魏 丁仪 丁廙 兄弟的合称。二人有才名。 清 冯桂芬 《沉汝松时文序》:“生早食餼,誉雋一黌,与兄 汝枚 ,有…
再从侄 [ zài cóng zhí ]
再从兄弟之子。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颜鲁公 之在 蔡州 ,再从姪 峴 、家僮 银鹿 始终随之。”
连枝分叶 [ lián zhī fēn yè ]
连枝分叶(連枝分葉) 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朕之於卿,兄…
从祖祖父 [ cóng zǔ zǔ fù ]
祖父的兄弟。即伯祖父或叔祖父。《尔雅·释亲》:“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