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衆 [ jiǎng zhòng ]
听闻讲义的大众;集于讲堂的人众。《梁书·儒林传·崔灵恩》:“出为 长沙 内史,还除国子博士,讲众尤盛。”唐 道宣《续…
大课 [ dà kè ]
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集合不同班级的许多学生或学员在一起上课听讲。
口燥唇干 [ kǒu zào chún gān ]
口燥唇干(口燥唇乾) 亦作“ 口乾舌燥 ”。亦作“ 口乾舌焦 ”。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
垢染 [ gòu rǎn ]
犹污染。《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垢染之秽,纤瑕不巧,尘濛之小,许难沾智。”
开小差 [ kāi xiǎo chāi ]
(一)、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二)、比喻思想不集中:用心听讲,思想就不会开小差。
肃成 [ sù chéng ]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又使诸儒撰集经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帝初在东宫……集诸儒於 肃城…
阿毗地狱 [ ā pí dì yù ]
即阿鼻地狱。《敦煌变文集·妙法莲花经讲经文》:“生前不曾修福,死堕阿毗地狱。”参见“ 阿鼻地狱 ”。
讲聚 [ jiǎng jù ]
讲求集聚。《国语·周语中》:“归乃讲聚 三代 之典礼,於是乎修执秩以为 晋 法。” 唐 权德舆 《唐故朝散大夫守司农…
闰益 [ rùn yì ]
增多;增加。《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寿等松椿宜闰益,福如东海要添陪。”
都讲 [ dōu jiǎng ]
(1).古代学舍中协助博士讲经的儒生。选择高材者充之。《后汉书·丁鸿传》:“ 鸿 年十三,从 桓荣 受欧阳《尚书》,…
祥鳣 [ xiáng zhān ]
《后汉书·杨震传》:“后有冠雀衔三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
变文 [ biàn wén ]
唐代的一种说唱文学。以边讲边唱、边展示图画的方式演述故事。一般讲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内容大体可分两类,一类…
讲会 [ jiǎng huì ]
(1).僧侣讲经说法的集会。《正法华经·安行品》:“唯与讲会而共从事,纵有所説,亦无所著,是为礼节。” 南朝 梁 慧…
讲德 [ jiǎng dé ]
(1).讨论、讲求仁德。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於是文绎復集,乃始讲德。” 唐 张说 《为人作祭弟文》:“每思…
讲经文 [ jiǎng jīng wén ]
佛教徒用大众化方式宣讲佛经的话本。讲经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唱经,即在开讲的时候,先把要讲的经文唱出来;二是讲经,把…
讲标人 [ jiǎng biāo rén ]
“讲标人”是历史上广东“主僮”(原居于广东的古越族的一支)的一部分,…
释学 [ shì xué ]
指佛学。《北史·李同轨传》:“ 梁武 ( 梁武帝 )深耽释学,遂集名僧於其 爱敬 、 同泰 二寺,讲《涅槃大品经》,…
欢慕 [ huān mù ]
欢欣仰慕。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 晋 傅玄 《洪业篇》诗:“羣下仰清风,海外同…
播讲 [ bō jiǎng ]
通过广播、电视进行讲述或讲授:播讲评书。播讲英语。
讲题 [ jiǎng tí ]
(一)、讲演的题目。(二)、讲解题目。如:老师,您给讲讲题吧!
讲肆 [ jiǎng sì ]
(一)、讲舍;讲堂。(二)、讲论肄习。肆,通“肄”。
讲动 [ jiǎng dòng ]
讲开来;讲起。
讲评 [ jiǎng píng ]
讲述和评论:讲评作文。文章讲评。
听讲 [ tīng jiǎng ]
听人讲课或讲演:一面听讲,一面记笔记。
讲肄 [ jiǎng yì ]
(一)、讲论肄习。(二)、指讲学。(三)、指讲舍。